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245”模式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中心学校
完 成 人:王强、黄淑芳、陈耀、陈莎、卢娜、李小梅
成果来源:2015年大安区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我园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80%左右的幼儿是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我们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幼儿卫生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
本课题于2015年3月被区教育局立项为区级教育科研课题,主要解决农村幼儿园孩子卫生习惯普遍较差等问题。历经三年研究,于2018年顺利结题,取得了“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245’模式”研究成果。
二、成果内容
“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245’模式”研究成果包括:两个认识成果,四条培养措施,五个操作策略。
(一)认识成果
1.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是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基本理念
教师要避免说教,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激发其爱清洁、讲卫生的内在需求和自觉性。
2. 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是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基本形式
通过多媒体、游戏活动等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卫生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积极的自我体验。
(二)操作成果
操作成果即四条培养措施:
(1)环境熏陶
通过宣传画、示意图等,创设有趣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物化教育目标,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习得正确的卫生行为。
(2)常规渗透
依据《何市镇中心幼儿园幼儿一日卫生常规实施细则》,将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常规。
(3)活动体验
创设轻松有趣的教育情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通过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比一比等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家园共育
引导幼儿家长转变观念,使其提高对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形成家园合力。通过家长会、宣传栏、观摩活动等家园共育活动,指导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三)操作策略
五个策略:导 → 范 → 练 → 律 → 纠
1.导:指导
教师将卫生知识和操作要领向幼儿详细讲解,如刷牙、洗手的步骤要求等。
2.范:示范
教师、家长、同伴为幼儿示范卫生行为,帮助幼儿提高卫生能力。
3.练:训练
针对某一阶段卫生训练重点,教师指导幼儿按照要求进行专项强化训练、随机训练,使幼儿巩固卫生技能。
4.律:调控
引导幼儿自我调控,内化卫生行为要求,逐步增强自觉性。教师每天检查,填写《幼儿卫生检查表》,督促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纠:纠偏
教师、同伴对幼儿不讲卫生的行为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纠正。
(四)物化成果
研究报告1份;《何市镇中心幼儿园卫生习惯教育手册》1本及各班教育活动手册6本;关于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儿歌28首、光碟3盘;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38篇,公开课、研究课22节,教案22篇;市级比赛奖牌13块,教师获奖证书26张。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特点
●科学性
本研究成果是在国内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以幼教科学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扎实的实践研究得出的,具有科学性。
●系统性
本成果包含2个认识成果、4条培养措施、5个操作策略,从理论到实践层次清晰,内容完整,具有系统性。
●可操作性
本成果的4条培养措施简洁明了,有具体示例;5个操作策略环环相扣,操作要领清楚明白,具有可操作性。
2.创新点
“培养农村幼儿园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245模式”突出了幼儿教育的生活化、拟人化、体验式,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体验要求、感悟方法、养成习惯。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身体素质
经过培养训练,幼儿逐渐改掉了不卫生的行为方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了身心健康成长。
2.教师提高了幼教水平和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教师主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积极探索培养措施、办法,专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了,一批教师正在成长为幼教骨干、教育教学专家。
3.家长更新了育儿观念和方法,提高了家教水平
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更新了育儿观念和方法,并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
4.幼儿园探索出特色发展道路,跃升了办园层次
三年来,我园共获得幼儿体操比赛市级奖励13项。我园全方位加强管理和建设,于2019年2月成功创建为市一级幼儿园。
(二)推广范围
本成果先后经市教体局网站、《自贡晚报》等媒体报道7次;组织区级成果推广会2次;2019年4月,我园承办了本年度自贡市学前教育年会,本成果在会上作了交流。
五、问题与思考
目前我镇乃至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较为普遍,尚有很大比例的幼儿由家中老年人监护。幼儿卫生习惯不可避免地受到老年监护人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幼儿卫生行为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现象。家长的素质与学前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拓宽家园共育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将是我们今后持续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之一。
撰稿人:陈耀
审核人: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