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334培养模式”
(自贡市第一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回龙镇中心校
完 成 人:林远德 王德君 税伯乐 廖小玲 曾亮 廖彬
成果来源:2014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沿海、沿边经济开发区,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导致这些地区产生了大批“留守学生”。
农村留守学生长期感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在亲戚朋友的监护下,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走向了两种极端:有的养成自立、坚强、乐观、勇于担当的性格,过早地融入社会生活,但对外部世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理;有的养成内向、孤僻、敏感、叛逆的性格,很难融入社会生活,导致他们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鉴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乏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要“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提高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迫在眉睫。2014年9月,我校申报了自贡市《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市级科研课题。根据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谐社会等理论,运用调查分析、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采用课堂教学渗透,团体辅导、个案辅导等措施,历时三年,总结提炼出了“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334培养策略”。
本成果重点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中的以下问题。一是解决了农村初中如何矫正留守学生自私自利、固执敏感、易怒偏激的性格,如何激发留守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农村家庭怎样培养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为父母亲培养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自信是农村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动力
2.诚信是农村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3.互信是农村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纽带
4.礼仪是农村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二)操作性成果
在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操作上,总结提炼出了我校独具特色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334培养模式”,即“三大原则”、“三种途径”和“四条策略”。
三大原则:
1.差异性原则。2.体验性原则。3.保密性原则。
三种途径:
1.文化熏陶。2.心理干预。3.家校共育。
四条策略:
1.个别疏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策略
(1)常态观察。(2)师生谈心。(3)心理咨询。(4)团体辅导。(5)专题培训。(6)典例示范。
2.交往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的策略
培养留守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主动寻找自己与他人相容与不相容原因的能力,认识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自己。
(1)剧情表演。(2)角色体验。(3)班团教育。(4)感恩活动。(5)营销感悟。(6)慰问帮扶。
3.主题教育与教学渗透相结合的策略
在班团教育活动、学科教学活动中,留守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掌握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技巧。
(1)学会倾听。(2)学会评价。(3)学会交流。(4)学会展示。
4.校内引领与家庭培养相结合的策略。
学校组织家庭教育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讲座,通过亲子活动,方法指导,文化熏陶,提高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文化打造。(2)家访追因。(3)专家指导。(4)亲子活动。(5)感恩教育。(6)书信交流。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本成果的创新点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和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培养融为一体。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的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1.留守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得到了健康发展。
2.全校教师在团队合作意识上得到了增强。
3.学校在素质教育质量上得到了稳步提高。
(二)成果的社会影响
1.教学规模连年扩大。
2.社会效应十分明显。
(三)本镇推广情况
回龙镇中心校,下辖初级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共11个教学点,共有3000多名学生和180多名老师,其中回龙初级中学就有980多名学生和49名教师。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334培养策略”被我镇教师熟练掌握运用,在培养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关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增强了与他人的相容性;各校点通过每期1—2次的家长会上的培训,家长培训班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学生实行教育。
(四)片区推广情况
在牛佛片区的乡镇中学中,农村留守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具有相同性,我校在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走在前列,该成果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问题与思考
三年来的实践研究,我校课题组对培养农村留守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策略作了深入探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条件限制也存在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撰稿人:王德君
审核人:张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