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自贡市第一届政府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德铭中学校
完 成 人:王 超 刘学成 胡 骥 岳登淑 魏家贵 刘育林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 成果背景
1.突破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保证、动手动脑能力逐渐下降、化学学科兴趣逐渐丧失的瓶颈;研究全体学生高效参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提炼形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操作流程。
2.实践应用“PBL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核心理念来探寻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大幅度提高。
3.解决我校(农村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校本课程缺乏的问题。
4.推动和促进化学学科教育科研的发展,促进学校管理行为、管理机制以及评价意识的增强。
二、 成果内容
(一) 认识性成果
1.化学实验教学的四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整合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保障性原则。
2.化学实验教学的“三化设计”
(1)知识问题化
(2)问题活动化
(3)活动生活化
3.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三重视”
(1)重视学生分组
(2)重视实验过程
(3)重视实验评价
(二) 操作性成果
1. “3322”四步教学策略

(1)三种基本导入方式
①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③师生互动,讨论引入
(2)三种有效解决手段
①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强化示范为主,学生领悟模仿为辅)
(建议:上册1-5单元)

第二阶段(学生设计和实验为主,教师引导和帮助为辅)
(建议:6单元-下册)

①优化实验、改进创新 ②归纳整理、分类整合
(3)两种反思评价途径
①联系实验、针对设问 ②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4)两个拓展延伸方向
①课外兴趣实验 ②家庭生活实验
“3322四步教学策略”构成了一条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实验探究的完整脉络。不仅能够指导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研习、探究的要点提示、实验报告的撰写、课后实验的延伸等,也使学生始终围绕一条问题的主线前进,避免化学实验探究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还能帮助教师理清实验规律,挖掘实验的内涵,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向。
2.实验过程质量的全方位评价设计
3.实验教学的三种基本课型


(1)问题导思 小组探究 反思评价 拓展延伸


(2)创设情境 改进创新 小组探究 反思延伸


(3)知识归纳 实验整合 小组探究 反思延伸
(三)物化成果
1.校本教材——《化学实验手册》
2.学生实验问题集
3.课题组教师论文集
4.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评价指南
三、 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实验整合
对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单一但是又有一定联系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进行了整合,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二)实验创新
对部分药品用量大、有污染的实验,不适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实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量化。
(三)实验教研
构建了初中以实验为中心的化学教研活动体系,教研活动围绕化学实验展开,教研组所有教师(包括实验员)共同参与,提高了化学实验课、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实验评价
通过对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协作技能、交流技能、假设能力、设计及创新能力、反思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评价,形成了完善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四、成果效果
学生化学实验课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激发,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及基本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点和认识不断进步。
提升了教师学科认识的水平,强化了教师个人实验整合、操作技能、备课等综合能力增强了教师化学学科集体研备、教育科研等能力。部分课题研究人员迅速成长。务实的课题研究和高效率的课堂业绩,为学校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价值。
市教科所专家高度肯定了课题成果,认为课题实在、实用、实效,特别强调课题对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指导性这一亮点,构建农村初中高效的实验教学策略的必要性。该课题于2018年3月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得到了自流井区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同和高度赞赏。
五、问题与思考
(一)课题对学生的高要求与农村初中学生实验素质不足的矛盾如何弱化?
(二)如何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
撰稿人:王 超
审稿人:刘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