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三三五”策略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光大街小学校
完 成 人:陈 蓉 邹莉莎 马剑英 崔泽丽 查 英 涂万莲
成果来源: 市级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小学作文课堂中“师授生听”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这让学生在“四角天空”中冥思苦想,思维受到局限、禁锢,作文课堂沉闷,学生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成了一种现象。
我们根据学生讨厌作文、害怕作文、远离作文的现象,进行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提炼出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三三五”策略。
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树立了学生写作信心。
2.积累了学生写作素材。
3.提高了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我写作,我快乐;我成长,我出彩”是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念。
2.“生活性,差异性,创造性”是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原则。
3.“观察、积累;体验、创作;信心、坚持”是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条件。
(二)操作性成果
探索出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三三五”策略。
第一个“三”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三个途径,即:亲近自然、体悟生活、快乐阅读。
第二个“三”是作文教学的三个方法,即: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
“五”是作文教学的五个流程,即:看、说、写、评、展。
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积累写作素材的三个途径:
1.亲近自然,获取写作素材。
2.体悟生活,获取生活感受。
3.快乐阅读,提升写作素养。
作文教学的三个方法:
1.情景法。
2.体验法。
3.示范法。
作文教学的五个流程:
1.看——有目的指导学生观察、积累。
2.说——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上自己平时积累并喜欢的词句,有条理的说出来,学生认真倾听,互相评价,为写作做准备。
3.写——通过观察、阅读、交流,学生大脑里有了写作材料的积累,围绕主题选取材料就不难了,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写作目标学会审题,弄清写作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要点。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表达感情。
4.评——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修改,指出不足,修改成文。
(1)张扬个性,学生自评。
(2)畅所欲言,学生互评。
(3)创新思维,老师精评。
5.展——通过传阅、诵读,展示优秀作品。
(三)物化成果
1.形成《童年的颜色》学生作文集。
2.形成《小学生个性化作文集》。
3.形成《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典型案例集》。
4.形成《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集》。
三、成果创新点
(一)构建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三三”认识成果和“三三五”操作成果体系。
(二)建立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个性化作文展现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四、成果的效果
(一)成果的实效
1.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提高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喜欢个性作文,因为他们走进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甘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
(2)提高了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写出了许多优秀作文,一大批优秀作文在《自贡晚报》、《学习周报》上发表;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百余人次。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1)转变了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念。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中教师注重“我写作,我快乐;我成长,我出彩”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遵循“生活性,差异性,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原则。因而,学生喜欢上作文课。
(2)彰显了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生气。
课题组教师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性情、爱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在实践研究中,发挥教师创造性教学,提高教师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能力。
(3)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撰写了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3.助推学校教学发展
(1)浓厚了学校的写作氛围。
(2)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二)成果的推广情况
1.校内推广,效果显著。
2.区内推广,辐射城乡。
3.专家肯定,影响深远。
五、问题与思考
1.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在写作中畅游。
2.个性与爱好结合,如何开发学困生在写作中的积极性。
撰稿人:陈 蓉
审核人: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