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市政府第一届(2018年) >> 浏览文章

匠心文化建设 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匠心文化建设 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策略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职业技术学校

完 成 人:陈  忠 官忠华 李平原 张  印 钟廷建 文  靓

成果来源:2012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我校是2013年新组建的,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培养需要符合职教特点,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因此,该成果产生于2012年县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于2013年1月开题,2016年9月完成结题。通过研究,学校把“匠心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核,统领各项工作,解决了学校文化中管理协调不统一、教师和学生培养途径以及实施工匠培养的课程支撑体系和内容载体等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对中职学校匠心文化的认识

“匠心”的精髓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它规范和支配着教师历练成为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用心育人的现代“双师型”教师;支配着学生历练成为品格端庄,技能熟练,拥有专注、敬业、严谨、守时、创造等职业思想和品格的现代“工匠”;支配着学校稳定、持续发展,锻造出拥有工匠精神的“富职校人”。

2.匠心文化建设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将学校自然文化与景观文化,学校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学校办学理念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保证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2)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参与的共建共育氛围。

(3)发展性原则。学校匠心文化要顺应时代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不断发展。它要求师生不断匠心筑梦,创新发展匠艺、匠知和匠气。 

(4)实践性原则。匠心文化建设重在实践,要求学校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体现匠心文化的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严谨、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精益求精的学风,追求卓越、进取向上的班风。

(二)操作成果

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5211”学校匠心文化建设策略。

1.实施五线管理,筑匠心

(1)德育管理主线。这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管理线。

(2)教学管理主线。这是对学生学业的督导与管理线。

(3)生活管理主线。这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与管理线。

(4)自主管理主线。这是对学生自律的规范与管理线。

(5)安全管理主线。这是对学生安全的督查与管理线。

2.搭建两个平台,圆匠梦

(1)教师发展平台

培养具有匠心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学校结合职教特点,制定了五年教师培养规划,创新总结出了“三五七”的教师成长策略。

①打造教师培养的三个平台——参训、参研及参赛。

②制定师培实施方案,抓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五级培训工作。

③抓实教师培养的“七个一”工作。即签订一份培养协议、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执教一节公开课、主研一个课题、组织一次主题研讨活动、帮扶一名青年教师、撰写一篇县级以上获奖论文。

(2)学生发展平台

围绕“匠心文化”,搭建“1个公共发展平台+3个层级的专业发展平台”,历练学生核心素养。 

①以德育课、文化课、素养课为载体,搭建学生公共素养发展平台。

②以专业基础课为载体,与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搭建学生认知性实习发展平台。

③以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发展平台。

④以毕业作品、企业文化、“教师+师傅”双元共育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学生顶岗实习发展平台。

3.优化一个环境,育匠才

(1)根据“教学做合一”理论,将学校工匠文化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搭建学校滋养环境平台,让学生学会劳作。

(2)根据“社会即学校”理论,将学校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对接,构建社会共育环境平台,让学生学会处世。

(3)根据“生活即教育”理论,将学校党建工作向家庭教育延伸,构建家校共育环境平台,让学生学会生活。

4.构建一个课程体系,塑匠魂

学校以“匠心文化”为核心建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构建以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主线的“1个公共发展平台”+“3个专业实习发展平台”的柔性课程体系,增设创新与拓展能力、创业法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等基于社会环境的培养“双创能力”的课程。这既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内容载体,也是“匠心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载体支撑。

(三)物化成果

1.近年,教师围绕“匠心文化”开发编著了《会计技术理实训一体化教程》《职高学生英语辅导简易手册》《企业沙盘模拟经营教程——富顺职校学生“双创”教育教材》《建筑节能》《文明礼仪读本》等10余册活页式、工作页式的校本教程,广泛应用于活动课、社团课中,效果良好。

2. 学校对建筑物、道路颇具匠心的命名,使学生身临其境塑“匠气”;对教室、楼道、宿舍打造“匠心”书吧寻“匠知”;实训室按岗位标准制定工作流程,严格6S管理练“匠艺”。

3.近三年,教师通过发表、参加各级论文评选,形成了《教师论文集2016-2018》;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13项,形成了《师生获奖证书集2016-2018》。

三、成果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点,在视角上,从所见做起,处处时时打造匠心文化,让所见即文化;在方法上,本课题探索出在中职学校开展匠心文化建设的“5211”策略。即“五线”管理筑匠心、搭建两大平台,园匠梦、优化一个环境育匠才、构建一个课程体系,塑匠魂。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教师成长

通过匠心文化建设,在教风上教师更有责任,更有担当,追求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职业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到2018年,学校有省市教育专家1人;市县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38人;市名师工作室导师、学员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5人,“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43.4%增加到73.8%。

2.学生成才

通过匠心文化建设,在学风上学生更崇尚身心的修炼,技能的锤炼,养成了良好的规矩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合作创新和积极向上优良品质。 2018年,在“盐都工匠系列活动”—自贡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中,学校获四个团体一等奖,三个团体二等奖,一个团体三等奖,酒店专业李小玉同学参加省赛获一等奖,全国赛获三等奖;对口本科上线42人,全市第一,学生对口顶岗实习率达90%以上;学生参加县以上各级竞赛获个人一等奖达43人,获奖率达100%。

3.学校发展

通过匠心文化建设,在校风上学校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更有社会担当。学校基础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文化氛围浓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对口高考、综合质量考核全市第一;毕业生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率98%,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3%。学校获四川省校园文化示范校。

4.文化特色

通过匠心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合作办学多元化、专业发展企业化、课堂教学微格化、素质评价综合化、培训鉴定社会化的“五化”文化特色。

(二)成果推广

1.县内推广

老师先后2次在县级校园文化建设作经验交流;学校还接待了县内多所学校来校观摩学习。

2.市内推广

学校通过“盐都工匠系列活动”、五校联盟、全市教研等形式,弘扬工匠精神;接待了10余所市内学校来校观摩学习,推动了匠心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到荣县职中等3所学校推广交流匠心文化建设成果,深受好评。

3.辐射全省

近年,接待了教育部门、兄弟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等学习来访10余次。富顺电视台、《四川在线》等媒体对学校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问题与思考

1.由于受研究人员理论水平的限制,提炼总结的《匠心文化建设,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策略》还显粗糙,推广交流不够。

2.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题组还要与世俱进,不断研究和丰富课题成果。

 

撰稿人:陈  忠

审核人:张  印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