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策略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龙万乡九年制学校
完 成 人:张 萍 曾昌祥 黄 玉 罗扬红 宋利平 邓恩全
成果来源: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关爱有所缺失。师生关系紧张而片面,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缺乏个性;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不高,学习状态低迷,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不到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得不到合理的满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的成果解决了学生身心不阳光、品德不阳光的问题;解决了教师心态不阳光、教育教学不阳光的问题;解决了阳光教育办学思想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阳光教育”的内涵是一种用爱心温暖生命的教育,一种用真情关爱生命的教育,一种用耐心尊重生命的教育。
(1)办学理念:让阳光洒满校园,为孩子幸福奠基。
(2)办学愿景:学校实现“规范+特色”发展;教师实现“达标+个性”发展;学生实现“合格+特长”发展。
(3)育人目标:学生实现持续的阳光发展,成为具有阳光心态、健康身体、良好习惯、广博见识、坚韧毅力、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阳光少年。
2.农村学校实施阳光教育,要以提供阳光环境为前提,给予学生充分理解和信任为根本;实施特色课程为途径,培养具有阳光心态、健康身体、良好习惯、聪明睿智的 “阳光学子”为目标。
(二)实践操作成果
通过全校师生的实践,探索出实施阳光教育的四个策略,即:阳光环境的创设、特色课程的开展、阳光课堂的构建、阳光评价的实施。
1.创设阳光环境
创设阳光的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师生在阳光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浸润。
(1)设计校园主题景观。(2)打造阳光特色走廊。(3) 建设阳光教室、功能室。(4)师生荣誉橱窗。(5)校内外网络建设。
2.开展特色课程
根据学生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上注入“阳光”的内涵,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打造了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阳光体育、社团活动、主题升旗、阳光班会”四大特色课程。
(1)阳光体育课程
学校阳光体育特色课程按照“学校整体规划,班级特色调整”的原则,以“健康第一、学习有趣、生活多彩”为目标。在“阳光大课间”的基础上,将现有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可视化、可植化。
(2)社团特色课程
社团活动特色课程包括必修课加选修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校统筹全局,按学习日和周末日相结合、基础加提升的原则。
(3)阳光主题升旗
以系列主题活动为导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周一班一特色”的主题展演。
(4)阳光班会活动
以“阳光教育”为主题,全校“整体规划、班级创新”,每周二上午第四节课全校分班开展“阳光礼仪的养成”、“阳光习惯的培养”、“阳光心态的培养”等班会活动。
3.构建阳光课堂
(1)创设阳光课堂遵循五个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②民主性原则。
③合作性原则。
④创造性原则。
⑤导学练结合原则。
(2)构建了具有阳光特性的课堂
①自然的课堂
教师给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沐浴着阳光和雨露,健康、自信、快乐成长。
②生态的课堂
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因子而存在,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③和谐的课堂
阳光课堂是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出发,充分协调各种因素,结合更多的人文关怀、以使学生自由、主动、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课堂模式。
④共生的课堂
阳光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对每一节课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4.实施阳光评价
探究出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全面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以“阳光学子”、“阳光教师”、“阳光课堂”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三)物化成果
1.编撰了两本校本教材——《美术欣赏与美术活动》《硬笔书法》。
2.编制了由《阳光学子》《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教室》等评比细则构成的评价手册。
3.编辑了教师论文集——《阳光教育论文汇编》。
三、成果创新点
(一)健全了评价机制,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推进阳光教育的开展,措施更有力,操作性强。
(二)开展特色课程和创设阳光课堂进行阳光教育,思路清晰,方法创新。
(三)总结出了实施阳光教育的 “1341体系”,即“‘一个理念’、‘三个愿景’、‘四项支撑’、‘一个目标’”体系,促进了农村学校阳光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成果效果
(一)培育了阳光学子
1.学生拥有阳光的身心,积极向上、充满自信。
2.学生拥有阳光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阳光、品德阳光。
(二)培养了阳光教师
1.教师拥有了阳光的理念
各科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白了良好的阳光教育能培育阳光学子,转变了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
2.教师拥有了阳光的心态
教师通过阳光教育后,成为了“理性平和、敬畏包容,奋发进取,感恩报效”的阳光心态的阳光教师。
3.教师拥有了阳光的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具备了阳光教师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挖掘情境素材的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机智能力等。
(三)构建了阳光校园
1.阳光环境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2.一支优秀的阳光团队应运而生。
3.学校实施阳光管理深得人心。
(四)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阳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多次在县内、市外进行推广。
1.多次获得市、县教育局高度评价。
2.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3.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五、问题与思考
1.教师理论更新不足,反思意识欠缺,研究自觉行为不够。
2.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过多,对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性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
撰稿人:张 萍
审稿人:曾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