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课题研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教育局
完 成 人:洪富祥 王万祥 高小红 张其英 朱 勇 江 楠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我县是农业大县,有在职教师6000多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批年轻教师和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亟需提高。通过全县推进微型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促进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区域教师推进微型课题研究必须采用“双向”推动策略,即必须坚持行政推动和专业指导。行政推动是教师全员参与和持续研究的有效保证,专业指导是促进教师内省、反思、改进的智力保障。行政推动和专业指导双向推动,双管齐下,才能促使区域教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二)操作成果
1.构建了全县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体系
建立了教育局—督导组—学校—教科室四级管理网络。教育局对督导组(或直属学校)进行考核、督导组加强对所辖学校进行督促指导、学校对教科室进行管理,每级管理既承担本级的职能职责,又直接对课题组进行管理、指导或服务。

(1)教育局进行宏观管理。教育局对课题组进行项目统筹,开展业务指导,建立导向、动力、运行、保障等机制,将微型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工作督导评估,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县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2)督导组负责学区管理。对课题组进行督促指导,在学区开展交流。组织培训,开展督导检查,强化考核评价,在学区建立微型课题研究基地校,以榜样示范带领学区整体发展。
(3)学校承担管理主体。学校对课题组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制定评价考核制度。
(4)教科室直接管理课题。组织微型课题开题、结题,负责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全程评价和资料收集,组织校内交流与分享。
2. 总结出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五个环节”
(1)选题立项—注重多向分级分层
①多向选题: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互动”三种途径结合。“自上而下”是指教师在市、县教研部门提供的微型课题选题指南中确立课题;“自下而上”选题是教师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课题;“上下互动”是指教师根据市、县、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题,县、学校结合教师实际确定其研究课题。
②分级分层立项:分级立项是指根据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组教师的能力等分别进行市、县、校级立项。分层立项是指学校微型课题分别立项为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
(2)方案设计—注重渐进深入
方案设计体现渐进性,课题组查阅资料,明确思路,设计方案,学校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以分散或集中的方式进行开题和阶段检查。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循环且不断深入的过程。
(3)实践反思—注重合作提升
实践反思注重合作性,在实施阶段,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进入研究情境,分析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认识。县教育局、督导组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区域合作研究,使课题组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经验,提升自身的研究。
(4)成果鉴定—注重分层要求
成果鉴定体现分层性,由学校组织结题工作,对成果进行鉴定,成果鉴定实行分层要求。对新入职教师、成长期的教师、骨干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提出不同要求。
(5)应用推广—注重途径多元
应用推广注重多元性,所有研究成果都在不同层面进行应用和推广。教研员和学校以专题介绍、沙龙交流、编辑成果集等方式进行推广。
3.探索出集群式区域组织研究方式
(1)学科内集群研究
将学科教学中相似点的研究联合在一起,组建微型课题群,进行集群式研究。基本操作流程为:组建微型课题群—建立团队—集中培训—运用实践—分散指导—总结提升。
(2)跨学科集群研究
将不同学科但有共性内容的微型课题,加以归纳提炼出较高层次的研究范围,组建微型课题群,开展跨学科交流研究,实现智慧共享。基本操作流程是:组建微型课题群-集体研讨-实践反思-归纳总结-应用提升。
(3)辐射式集群研究
将区域内的重点课题分解成有机结构的微型课题群发布到学校,在学校开展深入研究。基本操作流程为:选定课题—组建微型课题群—集体讨论—实践反思—借鉴共享。
4.构建了促进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机制
(1)氛围促进。教育局和学校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通过宣传、编印简报、建立交流平台等营造研究氛围。
(2)目标促进。县教育局、学校、教师个人分别制定教师发展目标,以课题研究促进目标的实现。
(3)考评促进。教育局将微型课题研究情况纳入对学校综合评估考核,同时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激发区域教师通过参与微型课题研究提高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4)行政促进。教育局和学校统筹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支持和保障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物化成果
编辑《富顺县教师论文集》《富顺县微型课题成果集-学科教学卷》,总结推广我县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三、成果特点
(一)探索出促进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本成果构建了一套促进微型课题有效开展的管理网络,建立起了教育局—督导组—学校—教科室四级管理网络,共同促进微型课题工作的认真开展,制度完善,机制创新。
(二)探索出三种集群组织区域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式
本成果总结出三种集群研究方式,即学科内集群研究、跨学科集群研究、辐射式集群研究方式,发挥了集体智慧。
四、成果效益
(一)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研究意识增强
近4年,全县共立项县级微型课题2902个,校级微型课题9347多个,基本实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学习思考,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在实施中不断总结反思,最后解决问题
2. 教师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全县教师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参加市、县微型课题成果评比获奖数目逐年增加。近4年,全县获得市级微型课题优秀成果106个,县级微型课题优秀成果747个。参加四川省和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评比,获得省级等级奖3个,市级奖36个。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获得国家级奖92个,省级、市级奖745个,县级奖4512个。
3.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调控、合作教学、开展活动等教学技能得以提高,同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发展。在四年中,全县有148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县“名教师”,664名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181名教师成长为县级教育“领军人才”,全县培养出了一支以名教师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以合格教师为基础的“金字塔”形的结构稳定、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1.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四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生率和及格率得到提高,低差率大幅度下降;全县高考上一本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上本科的人数也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等级奖的有21300多人次,同时富顺二中和华英实验学校学生还分别获得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特等奖和全国演讲比赛一等奖。
2.学校逐渐实现特色发展
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和传承学校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华英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东湖小学被评为“川南十大名小学”,被评为省、市、县校园文化示范校、实验教育示范校、常规管理优秀学校、课改示范校等荣誉的学校也逐年增加。
(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成果在全市推广,自贡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泸州、宜宾、内江、凉山州、遂宁等市(州)多次组织教研机构和学校到我县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交流学习。
五、问题和思考
怎样提出“真问题”进行研究,怎样让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切实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撰稿人:高小红
审稿人:洪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