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本微课资源“四步法”建设策略和“一主四用”教学应用模式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电教教仪站
完 成 人:张明亮 谭宏菊 罗会 邹华 王彦武 周静波
成果来源:2014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精神,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结合我县实际,通过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了“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二、成果内容
(一)理论认识性成果
1.形成了县本微课资源“一主四用”的教学应用模式。
我们依托新建的“初中语文微课平台”和不断完善的县本微课资源库,在三个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经过对微课应用的不断反思、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主四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用微课优化预习、用微课创设情境、用微课掌握重点、用微课突破难点。
(1)精心设计视频,对预习环节进行优化。
“微课”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
(2)借助于微课帮助学生感受教材意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影音演示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2.形成了实验教师优秀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撰写了多篇论文,有2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二)技术性操作成果
1.提炼出了县本微课资源“四步法”建设策略。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了县本微课资源“四步法”建设策略,也就是“一提、二编、三审、四作”四步。即:第一步学科教师集体研备,提出课程中所涉及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形成微课设计方案;第二步针对微课设计方案编写微课脚本;第三步对脚本进行集体审核定稿,第四步根据脚本进行制作、修改、形成微课资源。
2.建成了“初中语文微课平台”。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为了承载和更好应用微课资源,我们制定了“初中语文微课平台设计方案”,并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建成了县级“初中语文微课平台”,此平台根据全区县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完善中。
(三)实践性成果
1.形成了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微课资源库。
通过不断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微课资源库,县本微课资源数量在不断增加当中。
2.实践对比,实验班成绩进步明显。
通过两年在实验班级中对微课的应用实践,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自主地学、合作地学,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成果创新点
1.首次为我县搭建了“初中语文微课平台”。
为了全县师生更好应用微课资源,我们建成了县级“初中语文微课平台”。
2.累积了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大量微课,形成了县本微课资源库。
通过课题开始以来的不断累积,形成了较完善的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微课资源库,县本微课资源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3.提炼出了县本微课资源“四步法”建设策略。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了县本微课资源“四步法”建设策略。
4.形成了县本微课资源“一主四用”的教学应用模式。
我们经过对微课应用的不断反思、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主四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模式。
四、成果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利用微课教学,补充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完善了教学过程。
微课可以传递间接经验还可以营造出探究的环境,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接近真实环境,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打破了教学条件的限制。
2.利用微课教学,支持了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创新。
微课应用在学科教学环节中,支持了教学的进行,同时激发了学生思考,实现了教学的创新。
3.利用微课教学,重构了教学流程,实现了翻转课堂。
微课的出现及其应用重构了教学流程。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学会某些知识,在课堂上,学生需要的是教师解决其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构建出了学生课外学习知识,课堂师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形式,这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
4.通过观看微课,促进了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通过微课,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的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1.微课制作选题要求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通过教师亲自制作,就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微课制作内容设计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吃透教材,教学语言要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通过这些实作,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3.为拓展知识点,教师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为更快跟上并赶超信息时代的步伐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及信息技术。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了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5.通过研究,让参研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能力得到提升,在应用效能上不断深入,形成了“常运用、常思考、常总结”的科研氛围。
(三)促进了我区县教育自身发展
微课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我们的平台形成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极大促进了我县教育自身的发展。
五、问题与思考
1.微课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内容、理念等都在发生变化,微课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需要随时进行,以适应新需求。
2.微课资源的应用需要大力大范围不断推广。
本成果还需要在本县推广的基础上向其他市县和相邻省市推广,以期协作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成果。
撰稿人:张明亮
审核人: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