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中学教研活动有效性的343实施策略
(自贡市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
完成单位:四川省荣县第一中学校
完 成 人:申正文 刘劲松 朱勇辉 谢小平 谢玉琼
成果来源:四川省2012年度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是关键。而许多薄弱学校的教研活动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多数流于形式,基本上是开开会,听听课,仅限于探讨教学进度、考试范围等。即便有评课环节,多数教师也是碍于情面不愿讲真话。这样的教研活动缺乏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从而使教研活动失去了有效性。基于以上现状,根据时代的需要,课改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特研究此项课题。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内动力的问题。
2.解决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
3.解决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内容有限、形式单一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学校教研活动的管理体系必须科学而高效。
2.学校教研活动的配套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
3.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还要有创新性。
(二)操作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已经探索出了较成熟的提高农村薄弱中学教研活动有效性的“三四三”策略。即:三大原则、四个步骤、三种形式。
1. 三大原则
(1)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2)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3)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2. 四个步骤
(1)思想发动,努力营造主动教研的氛围
①领导重视教研。
②通过思想发动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教师角色转换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健全机构,完善学校教研工作管理体系
①教研管理体系
学校已形成分管副校长——教科处——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的教研管理体系。
②成立教研活动工作小组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完善制度,保障学校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4)有效教研,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三种形式
⑴专业引领:如专家讲座、研修培训、参观考察等。
⑵同伴互助:集体研备(课题式研备、主题式研备、网络式研备等),观课、评课(课例分析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教学比武式教研等),“青蓝工程”,联合教研;课题研究(微课式教研、专项课题教研等)。
⑶反思外化
如:课后小结、教案批注、个案评析、经验总结、论文写作、专题调研等。
(三)物化成果
1.各类报告
包括开题报告、阶段评估报告、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书、检测报告、工作报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调查报告》、《“农村薄弱高中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农村薄弱高中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等。
2.各类制度
包括《荣县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规划》、《荣县一中教育科研制度》、《荣县一中教育科研成果考核办法》、《荣县一中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考核方案》、《荣县一中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荣县一中教学管理人员听评课制度》、《荣县一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荣县一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荣县一中教研活动有效性学生评教制度》等。
3.各类论文、心得体会文章
包括《教师论文集》、《教师教研活动磨课心得体会汇编》。(见附件获奖论文登记汇总表)
1. 获奖情况
教师获奖花名册。因字数限定,所以我们只展示今年赛课获奖情况
5.其它佐证材料
《集体研备成果集》、学校教学质量成绩变化统计对比表、教师个案集、多媒体课件作品集等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 成果的适用条件
地处农业地区的无地域优势、无资金优势、无生源优势、无师资优势的相对薄弱的中学。
2. 推广价值
(1)针对农村薄弱中学的有效教研活动的策略,能让学校的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创新性,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2)通过备课组合并考核作为对教研组捆绑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教研组建设的整体提高。教师增强了团队意识, 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学生层面
(1)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有效的集体研备等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的建设,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不良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强。学生们不但学业成绩稳步提升,而且个性特长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2)学业成绩稳步提升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率和合格率较高。我校2015—2018届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分别为:52.5%、54.99%、57.01%、54.99%;合格率分别为:97.37%、97.50% 、97.73%、 98.17%,96.69%,在区域内同类学校属较高水平。学校高考升学数量和质量连续21年居全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名。
(3)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频频获奖
近三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获得省、市、县奖励累计达到135人次。
2. 教师层面
(1)教研的主动性增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但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激发了我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过去的教研活动有不少老师认为是负担,而现在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越来越主动,且感觉有实效、有收获。 在课题研究阶段,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与教学技能比赛获奖191人次、论文评选获奖54篇,发表30篇,优质课57节,微型课题申报评奖17项,教学成果获奖110项,指导学生获奖133人次。
(2)名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
目前,学校有各级名教师9人,各级骨干教师120人,自贡市教育系统入库专家15人,各级学科带头人9人。
(3)新教师快速成长
开展本课题研究研究以来,我校青年教师快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和教学技能大赛57人次获奖。
3.学校层面
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高中重本升学率、期末统考成绩在全是名次也不断攀升,初中各年级四率一直稳居权全县第二名,物理、地理等学科位居第一名。连年受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4. 社会层面
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学校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也不断增强。我校承担市县教研活动的人次不断攀升,如沿滩区所有地理组教师到我校考察,近三年我校承担市县级教研活动及公开课累计达到85人次。
(二)推广情况
1.全县铺开。课题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共举行联合教研活动12次进行推广应用。
2.全市推广。课题成果在全市展示交流,经验推广。
3.区县运用。课题成果适合于与荣县一中情况类似的中学推广运用。在长山中学、赵华中学、玉章中学等学校推广运用,效果良好。
4.携手教研部门,联合推广。通过与沿滩区教研室、贡井区教研室的联合教研活动推广运用,效果良好
五、问题与思考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我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如何进一步激发教师主动教研的内驱力,如何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团队,如何把急功近利的浅表化研讨转变为立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课改服务的深度教研,如何建立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关系等。
撰稿人:刘劲松
审核人: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