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市政府第一届(2018年) >> 浏览文章

农村孤贫儿童“一体两翼三维四线”教育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农村孤贫儿童“一体两翼三维四线”教育策略

(自贡市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十三中学校

完 成  人:罗  军  黄  文  王明华  许光华  王  英  余明春

成果来源:大安区2010年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策略的研究》


一、成果背景

(一)国家发展背景。

孤贫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中尤其需要关注关爱的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贫困孩子和孤儿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照顾,他们也需要心灵的慰藉,学业的进步,文明习惯的养成。孤单贫困不该夺去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更不该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二)学校发展背景

2009年9月 ,“杰克森关爱中心”落户我校,加上学校辐射区域内的在校孤贫儿童,我校孤贫儿童的比例高达82.6%。孤贫儿童普遍存在厌学、逃学或辍学,性格叛逆、自私冷漠,有的甚至违法犯罪。面对如此高比列的孤贫儿童,,学校一时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急剧下滑,发展遭遇瓶颈。

(三)主要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

1.矫正学校教育扶贫“看、拖、软”主体迷失症。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也自觉不自觉的置身事外,成果很好的解决了学校如何高效发挥在教育扶贫攻坚中作用的问题。

2. 转化农村孤贫儿童 “孤、差、散”孤贫综合症。“孤贫儿童”的心理品格、道德品质、品行习惯、学习习惯和能力均存在问题。成果从孤贫儿童心理、学习、品行三个维度融合发力,促进孤贫儿童全面协调发展。

3.革除孤贫儿童教育“分、偏、单”单打独斗症。农村孤贫儿童的教育普遍存在“分、偏、单”单打独斗症策略。成果采用整体性、系统性、多样性的策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增强内驱力,整合多方社会力,形成融合高效集中教育力量。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是抓好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的立足点。农村孤贫儿童教育是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教育好每一名孤贫儿童是每一所农村学校的立足点,是其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

2.整合两翼共同助推是抓好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的增长点。孤贫儿童教育五龙治水,实效不明显,各方力量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统一步调,相向而行,共同助推孤贫儿童教育。学校在整合中起核心和纽带桥梁作用。

3. 融合三维协同培养是抓好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的着力点。孤贫儿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只重问题的某一个点,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收效甚微。应将心理、学习、品行三个维度有力融合开展教育是抓好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的着力点。

(二)操作成果:农村孤贫儿童“一体两翼三维四线”教育策略  

1. “一体两翼”体制,即学校为主体带动,政府、社会为两翼推动的工作机制。

建立学校孤贫儿童教育工作联席小组,明确学校为农村孤贫儿童教育的主体,全面承担主体责任,协助关爱中心联系社会力量,协调统一孤贫儿童教育关爱工作。

2. “三维”融合策略,即兼顾孤贫儿童心理、学习、品行三个维度,构建起“四个三” “三维”融合策略。

(1)“三个三”监管机制,即“三知”、“三多”、“三沟通”。

(2) “三优先”帮扶机制,即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

(3)“三模式” 心理疏导机制,即一是激励学习模式二是环境暗示模式是问题干预模式

(4) “三个一”校外护航机制,即“一组”;“一师”;“一中心”。

3.“四线”培养途径,即围绕“课堂、活动、社团、基地”四条教育主线开展孤贫儿童教育。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建立学习信心。改革课堂教学,把孤贫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间,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针对性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测坚持“四个一点”的评价策略。

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夯实品行底线。开展“五育”主题活动,爱心、诚信、责任、感恩、养成教育。

三是组建学生社团找回快乐时光。组建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聘请学校老师,爱心志愿者进行组织辅导,每周开展活动,帮助孤贫儿童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心情舒畅愉悦。

四是借助社会基地开阔生活视野。利用恐龙博物馆、彩灯博物馆、恐龙欢乐谷、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烈士陵园等社会活动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孤贫儿童打开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三)物化成果

1.《教师孤贫儿童教育研究论文集》

2.《孤贫儿童主题教育优秀案例》

3.《孤贫儿童教育转化典型案例》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成果的特点:

1.整体性: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儿童的思想,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2.针对性: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主体性:承认每个孤贫儿童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承认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采取各种优化措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4.渐进性: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既要保持期望,又要允许反复;既要主动优化,又要耐心等待。孤贫儿童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及时鼓励,大加赞赏。

(二)成果的创新点:学校整合关爱中心、慈善机构、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的力量共同参与孤贫儿童的教育。本成果探索出以学校为主体和纽带,把教育、民政、乡镇政府、村组自治、关爱中心、慈善团体、爱心人士等整合成一个体系,共同发力,提高了这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成果效果

(一)孤贫儿童得到全面进步

1.孤贫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许多孤贫儿童逐渐克服了消极的生活态度,增强了抗挫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品行习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得以增强,他们快乐自信健康的成长。

2.孤贫儿童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孤贫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学习自觉性、听课效率、学习的自信心都有所提高,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3. 孤贫儿童的品行习惯明显好转

经过三年的教育转化,我校90%以上的孤贫儿童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品行习惯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儿童之间的吵架、斗殴品行明显少于过去。

(二)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参研教师已掌握了一套教育、矫正、转化这类儿童的有效方法,全面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步伐。课题的研究,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3、形成了一批成果性论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了关于孤贫儿童的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获奖或交流。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学校逐步摆脱质量急剧下滑的趋势,出现了良好的上升势头,中小学毕业学业考试成绩逐年提升,2016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进步奖,继续保持区级校风示范校称号。

(四)课题研究成果迎得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课题得到市区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西秦义工等单位社团,更有众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支持。

(五)成果的推广范围

一是课题学校推广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由承担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在本校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是分片推广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全镇各校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问题与思考

学校能够基于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研究本课题,但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重复或整合以往的经验和做法,没有探索形成新鲜的经验和做法。


撰稿人:罗   军

审核人:卓吉明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