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小学低段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的策略
(第一届自贡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
完 成 人:张莉 付敏 彭为军 匡海燕 唐郁挺
成果来源:自教函【2012】262号文件
一、 成果背景
(一)为什么研究
聋校小学低段语文教材(95版)教材内容与时代相隔太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学与用不一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不高。
(二)解决的问题
(95版)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代性不强,造成学生学习和运用脱节的问题;字、词、句的量偏少,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要的问题;课后练习设计单一,趣味性不够的问题;没有体现家校合作,家长与孩子沟通能力弱的问题。
二、 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体现科学性、知识性和地域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大字词句积累,体现地方文化元素。
2. 低段聋生教材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及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校本教材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特点
校本教材开发要关注学生听力损失,增加手语学习是聋生特点的充分体现。
(二)操作成果
1.探索出开发校本教材的原则、流程和策略
(1)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为: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校本教材选取的学习内容要紧扣时代;课文内容选择、课文插图、课后练习设计等,充满童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体现学用结合。
(2)校本教材开发的流程为:研究——了解——确定编写原则——固化
研究《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标准》,聋校语文教材(95版)与普校一年级语文教材(S版)的内容,需要补充和改变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确定编写原则;搜集和整理需要补充的内容;按照“美图制作——文字录入——PS排版——校对——打印成册”的顺序对补充的内容进行固化。
(3)校本教材开发的策略为:增加+比较
① 编写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一册与聋校语文教材(95版)第一册相比:识字量增加16个,新增:19个词语、“亲子乐园”42个手语、4首儿歌、5个仿句式说句子。对不适合的图片、练习方式等进行改良。
②编写的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二册与95版教材第二册相比:识字量增加67个,新增:45个词语、5篇课文、5个仿句式说句子、“亲子乐园”51个手语、5个句子、5首儿歌、5个故事。
③ 编写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三册与95版教材第三册相比:识字量增加42个,新增:48个词语、5篇课文、6个仿句式说句子、“亲子乐园”17个句子、5首儿歌、5个故事、“能说会道”5个长句。
④ 编写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四册与95版教材第四册相比:识字量由242个增加到269 个,新增:“48个词语,5篇课文,5个仿句式说句子,5首儿歌,5个故事、“能说会道” 5个长句。
2.探索出使用校本教材的策略
(1)使用原则:因材施教,落实一人一案。
(2)使用范围:校本教材主要供本校教师和学生使用。
(3)处理与统编教材的关系:编写的校本教材只能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
(三)物化成果
1.编写出《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一、二、三、四册。每一册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封底四个部分。其中:
(1)第一册内容:汉语拼音,8篇课文,6个语文学习乐园,共93页。
(2)第二册内容:25篇课文,5个语文学习乐园,共131页。
(3)第三册内容:25篇课文,5个语文学习乐园,共142页。
(4)第四册内容:25篇课文,5个语文学习乐园,共139页。
2.撰写相关论文
付敏老师的论文《 浅谈聋校语文低段,聋校教材与普校教材整合教学的尝试 》发表在《青年时代 》2016年第8期。张莉老师的论文《聋校低段语文校本教材编写使用的探析》2015年在“山西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上交流。
三、创新点
(一)填补四川省内编写聋校小学低段语文校本教材的空白
四川省内115所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成都等几所学校编写了《沟通与交往》等方面的校本教材,没有任何学校编写关于聋校语文方面的校本教材。
(二)贴近小学低段聋生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开发的校本教材符合聋人视角,符合聋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
(三)插图由聋人教师完成,插图所传递的个性、表情、动作幅度都更形象,更贴近聋生。
校本教材中的插图,由学校的聋人教师完成。插图贴近学生生活,人物的表情、动作符合小学一、二年级聋生的认知。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时效
1.丰富了低段聋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提升了低段聋生的语文素养
(1)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校本教材里编排的“语海畅游”版块选材于儿童故事、童话、科普读物等,学生能用手语读儿歌、讲手语故事,让聋生在低段就接触各种文体类型的同时,激发阅读各类读物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2)聋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增加
校本教材增加生字125个、词语160个、课文15篇、儿歌19首、故事15个、“能说会道”10个。
(3)聋生手语交际和书面语的运用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亲子乐园”和“能说会道”的内容符合聋孩子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学习到了规范的手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转换,提高了手语交际和运用书面语的能力。
2.教师更新了教材观和学生观,专业能力得到加强
(1)教师进一步理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教学中合一”的理论。
教学内容由以前的“教材”,更新为“教材+学生生活需要”。比如:聋校第一册的内容中没有出现“多媒体、乘车卡”等词语,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里面也没有涉及到,教师在教学中,就会主动补充。
(2)教师的手语得到了规范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亲子乐园”学习手语时,学生能打出准确的中国手语,教师还引导学生将自然手语规范为中国手语,有利于提高聋生的书面语水平。
(3)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① 2014年9月,付敏老师的论文《浅谈聋校语文低段聋校教材与普校教材整合教学的尝试》获得四川省第四届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三等奖。
② 2016年,课题组三位主研教师分别主持了3个自贡市市级微型课题,其中付敏和匡海燕两位老师主持的教学成果均获自贡市三等奖。
(4)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成果推广,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声誉得到了提升。
(二)推广范围
1. 市内推广,产生了明显效果
2013年起,物化成果《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一、二、三、四册在市内两所特殊教育学校使用。
2.省内推广,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5年起,物化成果《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校本教材语文》第一、二、三、四册》在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使用。
3.全国推广,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5年4月,成果《聋校小学低段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和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推广,同行反应强烈,纷纷要求借鉴,建议学校尽快出版,以便购买使用。
五、问题与思考
(一)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永远在路上。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重视地方文化元素的体现。
撰稿人:付敏
审核人: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