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市政府第一届(2018年) >> 浏览文章

模拟药房在培养高素质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模拟药房在培养高素质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中的应用策略

(自贡市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完  成 人:钟辉云、罗天蔚、邓慧远、李德英、刘跃辉、刘冬梅

成果来源:四川省2012年度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川教函〔2012〕422号)

 

一、成果背景

1.通过建立模拟药房构建模式,解决了模拟药房的科学构建问题

要利用模拟药房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模拟药房的科学组建非常重要。本成果一改功能单一的传统模拟药房组建模式,要求模拟药房紧紧围绕“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社会药房、医院药房、中药房多功能,面积150-200平米,分区包括中药区、处方药区、非处方药区、医院药房区、模拟收银区、药品管理信息区以及合理用药咨询区等7区,氛围按社会药房、医院药房、中药房板块营造,能完成职业道德、药学法规、药事管理、处方调剂、药品管理、药房管理、中药鉴定、角色扮演、药品营销、社会药房收银与信息管理、合理用药指导等项目教学任务。

2.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

传统的中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要体现。而传统教学法由于空泛、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差,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的学生也愈来愈不适应药学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该项目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应用模拟药房,把课堂搬到高仿真工作场所,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教学直观、生动、形象、高效,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3.通过建立模拟药房教学模式,解决了模拟药房低效利用的问题

目前,多数模拟药房仅仅应用于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没有提升到系统、全面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层面上来,应用效果极其低下。该项目通过建立模拟药房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系统的“融合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药学各专业课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或是分模块分专题进行模拟药房教学,全面培养中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守法意识、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技巧等综合素质。

4.通过建立效果评价与反馈模式,解决了模拟药房效果评价与反馈调节的问题

传统的模拟药房应用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对提高模拟药房在中高职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施缺乏反馈调节。该项目通过建立守法意识达标率、专业知识合格率、职业操守知晓率、服务能力测试达标率、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等评价指标,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模拟药房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应用效果评价结果对模拟药房的应用实施进行反馈调节,确保模拟药房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转变了中高职药学教师教书育人理念,即由单一的课程教学转变为全面培养中高职药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守法意识、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技巧等。

2.转变了中高职药学学生学习理念,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即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转变为模拟药房教学模式的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3.促进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影响力。

(二)操作性成果

1.形成了模拟药房应用实施模式 即:“模拟药房规范化创建——模拟药房教学应用——应用效果评价分析——反馈调节以确保模拟药房应用效果对大化”。

2.形成了模拟药房教学模式 即模拟药房教学环节与流程,包括:

模式一(主要模式):“专题教师课前发放导学案和学材,明确任务与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如小组讨论、案例设计与分工等)——课上专题教师再次明确专题任务与要求——学生角色扮演——换位体验——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学生分组点评——专题教师点评总结——现场进行效果测评——场外随机对照测评”。

模式二(次要模式):“专题教师明确专题任务、要求与要点——专题教师亲自实操演示——学生实操——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学生分组点评——专题教师点评总结——现场进行效果测评——随机对照测评”。

3.形成了模拟药房项目课程构成模式 即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融合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守法意识、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技巧等综合素质,与药学各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或是分板块分专题进行设计,最终构成模拟药房项目课程体系。

(三)物化成果

1.初步完成《模拟药房教学实务》一书。

2.完成并在《卫生职业教育》发表了项目研究论文。

3.形成了“模拟药房项目专题教学课程体系”,并自2016年起纳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广执行。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查新结论

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模拟药房在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查新报告(报告编号2012339)》结论显示:目前国内缺乏对模拟药房对药学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研究,而本课题正好针对此现状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本成果创新点

1.创新模拟药房构建模式

一改功能单一的传统模拟药房构建模式,要求模拟药房紧紧围绕“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组建,实现社会药房、医院药房、中药房多功能,能完成职业道德、药学法规、药事管理、处方调剂、药品管理、药房管理、中药鉴定、角色扮演、药品营销、社会药房收银与信息管理、合理用药指导等项目教学任务。

2.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应用模拟药房,把课堂搬到高仿真工作场所,实施“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直观、生动、形象、高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3.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科学、系统的“融合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药学各专业课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或是分板块分专题进行模拟药房教学,全面提升中高职药学学生综合素质。此举不但创新了中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有效克服了模拟药房就单一课程教学而教学的低效应用问题。

4.填补应用效果评价空白

传统的模拟药房应用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及反馈调节机制。而本项目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模拟药房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积极实施评价分析和反馈调节,有效填补了这一空白。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该项目的实施,对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将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毫无疑问,该项目的实施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1.全面培养和提升了中高职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通过项目实施,转变了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和提升了中高职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为本项目研究得出的效果评价数据和统计分析(表一)。

表一  效果评价数据和统计分析表


测评指标

测评结果

分析评价结论

1

“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感觉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100%

经过模拟药房教学,确实使教学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与乏味

2

“你对模拟药房项目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满意及以上”

100%

“很满意”

60%%

“满意”

40%

“感觉一般”

0

“不满意”

0

3

“你认为模拟药房项目教学的优势是”

“在逼真的工作场景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能更好的提升技能”

54%

认为“明显优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换位体验,终身难忘的”

12%

认为以上两点均包括的

34%

4

“如果再让你选择,你是否还会选择模拟药房项目专题教学”中“肯定会选择”的

100%

5

认为“通过模拟药房项目专题教学,充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

100%

充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6

认为“通过模拟药房项目专题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并牢固树立了依法执业意识”的

100%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并牢固树立了依法执业意识

7

认为“通过模拟药房项目专题教学,有效培养、提升了学生在药品营销、处方调剂、选药用药指导、药品管理、中药鉴定等方面的岗位职业技能”的

100%

有效培养、提升了学生在药品营销、处方调剂、选药用药指导、药品管理、中药鉴定等方面的岗位职业技能

8

从客观实战测评看,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标率

98%以上

9

在学院第二届“××医药杯”药品营销技能大赛表现

项目班学员包揽比赛前三名

10

“通过近一年的培训学习,结合你的真实感受,你认为模拟药房项目教学”“有必要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同学受益”的

100%

该项目的实施,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看好

2.提升了药学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科研能力

(1)转变了药学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培育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意识。这些意识的转变,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药学专业教师频频获奖,先后获得各种奖项9项,其中2013、2015年分获自贡市说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2014年获得“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2015年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度中层干部讲课比赛”一等奖,2017年先后获全国药品类教学和微课比赛三等奖、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说课比赛三等奖。

(2)通过实施科学、系统的“融合式”、“专题式”教学设计,提升了药学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和系统课程改革与设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药学系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资源库建设。近三年来,药学系教师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0门,校本教材2门,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合格课程4门,并参与了药学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在今年举行的学院教案比赛中,药学系一份教案荣获学校“十大优秀教案”称号。

(3)提高了药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书育人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随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药学系科研项目,特别是教学科研的开展。近四年来,开展科研项目10项,其中省级课题5项。开展省级教改项目1项,已于2016年9月顺利结题。

3.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模拟药房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1)参与本项目实施的药学学生,在进入医药企业顶岗实习后,表现突出,在未到实习期满的时候,就经过专业理论、销售技能、服务态度、销售指标等层层考核,提前转正,转正就业率达100%,且最高薪酬达到6974元,平均薪酬达4100元。“模拟药房班”学员很快成为了公司业务骨干,截至目前已有25名同学走上管理岗位,其中店长8人,值班店长7人,公司总部管理专员4人,4人进入店长提升班。一名学员还获得了2016年四川省药品营销技能大赛店经理组冠军,并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商务部主办的比赛。

(2)通过本项目实施,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不断获得各种奖项。在学院每两年举行的“创绘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中,“药香堂”、“药膳粥”两个项目分获2016年学院创新创业大赛二、三等奖,“本草乐园”和“辨体食膳”两个项目分获2018年学院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在四川省2018年传统中药技能大赛中,学生表现突出,荣获大赛三等奖。

(3)随着项目实施,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和我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自2014年至今,我校已和四家医药集团公司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培养班级达到9个。2015年9月,药学专业被列为“自贡市第二批‘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药学产教融合项目试点”,并获得1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药学专业和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4.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项目的实施,全面带动了药学专业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近三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药学专业毕业生近1000名,毕业生就业率99.8%,专业对口率98%以上,药学岗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合格率90%,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8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成为了单位骨干力量,部分学生担任了公司副总、药剂科主任、区域主任、店长、部门经理等职务。其中,一名学生多次荣获太极集团“金牌店长”称号;一名学生被评为了太极医药集团“2016年度十大杰出青年”。

(二)成果实施范围与推广范围

1.实施范围

在学校二年级中高职药学学生中实施。药学专业每年有7个班约350人进入二年级学习,按照自愿原则和模拟药房容纳量,该项目成果的实施涉及人数每年至少200人以上。

2.推广范围

(1)初步完成《模拟药房教学实务》一书,即将出版发行,且该项目课程正式列入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本校所有二年级学生中推广应用该成果。

(2)完成了项目论文,并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发表。以此杂志影响范围,可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药学专业并建有规范化模拟药房的学校推广应用该成果。

五、问题与思考

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还存在如下问题需不断改进。

1.课题组成员以附属医院兼职教师为主,时间紧,工作任务重,集体磨课时间不够充分,集体智慧未能充分发挥,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能达最大化。

2.项目班学员以药学二年级学生为主,虽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学生课业任务较重,课前准备时间也不够充分,势必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3.模拟药房教学应用后实施效果测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逐步实施,最终达到本项目推广应用的目的。

 

撰稿人:钟辉云

审核人:陈   洪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