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自贡市政府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完 成 人:蒋先梅 章春容 文庭刚 路迪 曾钰
成果来源: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专项一般课题
一、成果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已写入党章,上升为国家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基本国策。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生态道德是树立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但目前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因而本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成体系的问题。
(二)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生态道德教育意识不强的问题。
(三)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生态道德教育系统化实施的问题。
(四)学生的生态道德知情意行不统一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 生态道德教育是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也是落实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需要。因此生态道德教育是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作支撑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可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深入挖掘和整理高中生物学科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就成为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础。
3.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将生态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生态道德
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的新一代“合格公民”是中学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通过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增加学生生态道德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起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行为,筑牢“生态意识”,并最终内化为良好的生态道德。
(二)操作成果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123”策略,即:1个载体,2条途径,3个结合。
1.一个载体——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1)目标体系
生态道德的组成要素主要有:生态道德知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行为,几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掌握生态道德知识是基础、激发生态道德情感是保障、形成生态道德意识是核心、践行生态道德行为是升华。据此,课题组研究构建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如图1

(2)内容体系
依据生态道德教育目标体系,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构建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2.两条途径——课堂渗透和活动引领
(1)课堂渗透
在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中,我们系统挖掘和整理了教材内容的渗透点,依据渗透点,按照“知情意行”4个目标层次,采用情景导入、知识拓展、引发思维等方式进行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
(2)活动引领
按照确立主题-设计方案-实施活动-总结展示的一般步骤进行四大主题活动:认识生态系统、调查生态问题、生态节日活动、生态实践活动。
3.三个结合——与学科知识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种组织的结合
(1)与学科教材知识点相结合——主要解决生态道德教育的载体问题。
(2)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主要解决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时间问题。
(3)与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学生社团相结合——主要解决生态道德教育主题活动的组织保障问题。
(三)物化成果:
1.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2.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渗透课例集
3.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题活动案例集
4.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论文集
5.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学生体验报告集
三、成果特点及创新点
(一)构建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课题组以“知识是基础,情感是保障,意识是目的,行为是升华”为逻辑主线,构建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系统地确立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补充完善了现行的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成为生物教师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指南。
(二) 形成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包
课题组对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挖掘,形成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包,打磨出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渗透课例集和主题活动案例集,大大的丰富了生物学科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为生物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形成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123”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123”策略系统解决了学科德育的载体、途径、方法、时间和组织保障的问题,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依托,为高中学科德育提供了借鉴。
四、成果效果
(一)增加了学生的生态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生态道德
1.生态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生态行为的改善
3.生态意识和道德的升华
(二)提高了教师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增强
2.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能力提高
3.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
(三)生态道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一大特色
(四)为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履行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五、问题与思考
(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我们的研究水平有限,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不尽完善,尤其是内容体系还很粗疏。同时,在新课标背景下,由于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结构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需要在目标体系的引领下进行重新梳理。
(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修正
该课题研究形成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仅在自贡市部分学校中进行了推广,今后我们将在更大范围不断推广,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修正提升,使研究进一步深化。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积累更多课堂渗透的课例、活动引领的案例,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资源,提高策略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