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市政府第一届(2018年) >> 浏览文章

渗透地方文化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332”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渗透地方文化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332”策略

(自贡市人民政府第一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沿滩第二小学校

完 成  人:殷勤 刘庆华 邱良 王永会 何劲 汪晓玲

成果来源:2014年立项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

1.文化传承的需要

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潜移默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言行。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变革,科技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空心化、边缘化。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  课程开发的需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与共享需要寻找一条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取适合本校的课程。

3.  素养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我们遗憾地发现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一现状提醒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刻不容缓。

(二)成果解决的问题

1.为艺术课程传承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提供有效载体

本成果将我市优秀地方文化——版画,融入儿童艺术课程,为“传承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找到有利载体。

2.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与共享找到有效途径

 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与共享。课题组搜集整理优秀地方文化编辑“资源库”,编辑成校本课程,解决“版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与共享的问题”。

3.在小学艺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技术意识,丰富创新实践的核心素养的形式,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地方文化进课程和课堂必须找到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文化的传承必须与当今中小学生的素养培养相融合。只有在双方互动的活动中,才能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美育素养,应该走综合课程与综合学习的道路。只有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形态,才能有效和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才能释放个性素养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3.开发版画校本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可以丰富课程资源,突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质。

(二)操作性成果

通过实验,课题组提炼出了“融入地方文化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332’策略”。即建设资源库的三个步骤、构建校本课程的三大要素、实施校本课程的两条途径。

1.‘332’中‘3即建设资源库的三个步骤:收集素材——整理筛选——组稿汇编

第一步:收集素材

我们主要通过走出校园,直接采集和查阅资料,间接获取两种方式收集

地方文化元素。

第二步:整理筛选

按照科学性、典型性、艺术性以及儿童情趣等原则,我们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凸显我市有地域特征,有文化底蕴,可传承的文化元素。

第三步:组稿汇编

课题组根据自贡大、小三绝、建筑艺术、地方特产、人文风俗等,将收集到的地方文化元素分类组稿,编写成《自贡地方文化元素资源库》。

2.‘332’中‘3’即构建校本课程的三大要素:构建目标体系、编写校本教材、丰富课程支持体系

第一要素:构建目标体系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地方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已经融入到我校美术课堂。通过对小学不同年段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再到课程活动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image.png

    第二要素:编写校本教材

为充实版画校本课程资源,在建设“地方文化资源库”的基础上,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贡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版画课堂教学,提炼出地方文化元素的主线条呈现在版画教学的课堂上,从而逐渐形成我们的版画校本课程——《版韵盐都》。

第三要素:丰富课程支持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版画校本课程,我们建成了专门用于版画创作的“三室”。

即版画教室、版画工具材料储藏室、版画作品陈列室,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保障。

3.‘332’中‘2’即实施校本课程的两条途径

途径一:校内——常规教学+特长培养

    途径二:校外——采风写生+实地创作

(三)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下七项成果:

1.校本教材——《版韵盐都》

2.自贡地方文化元素资源库——《自贡地方文化集锦》   

3.儿童版《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师版画作品集萃——《最忆盐都》

5.学生版画作品集萃——《版眼童真》

6.师生临摹版画集——《刀刻之美》

7.课题组教师文集(实验论文、教育叙事、个案研究)——《版画·盐韵》   

三、成果创新点

(一)开发版画校本课程,为“地方文化进课程和课堂”找到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

(二)走综合课程与综合学习的道路,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

(三)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形态,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体系:

image.png

、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学生发展

(1)传统文化逐渐回归课堂,与国家文化战略有效切合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学生对家乡优文化有了初步的体验和了解;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版画创作中,留住乡音,记住乡情!

(2)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在版画创作中,学生通过对多种板材、多种技法、多种表现形式的选择和综合运用,极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想象与创作的需要,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3)审美素养得到培养

版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懂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使其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版画创作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专注力、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2、教师发展

(1)增强了教师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老师们已经意识到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将地方文化引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这种渗透和熏陶,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涌现了一批版画骨干教师,培养了一批美术工作者

课题组两名老师的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一名教师到区美术馆担任馆长;一名老师成长为区版画协会副主席,七位老师成为区版画家协会理事。

(3)创作了一批优秀版画作品

师生完成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宣教等系列版画作品。其中由教师创作的成人版《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一等奖;师生合作完成的少儿版《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区中小学德育宣传素材。

3、学校发展

通过课题的开展,课题研究为学校素质教育拓展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创建版画特色学校,打造“诗书教育”办学品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市美协授予了我校“少儿美术创作基地”、区文体广新局授予我校“儿童版画”创作基地。

4、社会联动

课题实验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到对家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活动中,激起家长、社区乃至全社会对版画的兴趣;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引领省市版画专家到校指导;自贡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激起了传承版画创作的热潮。

(二)推广范围

1.全市推广,颇受赞誉

(1)课例展示推广

2014年-2016年课题组老师先后担任了省级美术展示课、市级美术教师示范课;执教了区级汇报课、市级优质课等。课例推广活动使我校版画工作在省、市区产生广泛影响。

(2)成果现场推广

2016年12月6日,本课题成果在“自贡市2016年第二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会”成功推广,获得与会专家、领导及参会教师高度赞誉。

2、走出自贡,辐射全省

课题研究中,乐山、雅安、泸州等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多次到我校参观、交流版画课程工作。2016年7月,我校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厅、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召开的“全省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我们传承版画,培养学生乡愁情结的德育经验,获得参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

五、问题与思考

课题成果在普及与推广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还是一个正在磨合的问题。

 

撰稿人:何  劲

审核人:王永会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