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市政府第一届(2018年) >> 浏览文章

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342”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342”策略

第一届自贡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校

完  成 人:尹  萍  何志忠  张昀兰  项之明  雷  刚

成果来源:四川省教育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一)成果来源

1.课题的研究来源于共同体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本课题是为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而建立的城乡共同体(由城市的我校为牵头学校,乡镇三校参与形成的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学校”),希望解决共同体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学校共同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提高、学生能力共同发展等。

2.课题来源

课题组向省教厅申请教育科研课题:《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经四川省教育厅川教函〔2014〕446号文件批准立项。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认识到建立城乡共同体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契合“精准扶贫、智力扶贫”的国家政策,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认识到城乡共同体建设的鲜明特征:学习为魂、反思为智、研究为脉、实践为体、提升为本。

3.认识到城乡共同体学校共建的三大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乡镇学校年轻教师活力四射,为课题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保障。资源共享原则:搭建了“共建、共享、共赢”的成长平台.互利互惠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实现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研究目标。

(二)操作成果

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并提炼出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342”操作策略。

1.“3”指城乡共同体学校组建的三个步骤。

(1)建立联盟。在城乡学校“手拉手”的基础上,我们自发组建城乡共同体学校联盟,以城市的小学为牵头学校,乡镇学校共同参与本课题研究。

(2)制定方案。制定了共同体学校共建方案,包含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研究内容、研究进程、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

(3)结对教师。由城市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与乡镇学校的年轻教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签订结对协议,以利于共同交流、共同研究、有序开展,为达成研究目标提供有效保障。

2.“4”指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四条途径。

(1)课例研究。我们主要以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同课异构、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使共同体学校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等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2)活动引领。以结对同伴一日体验、沙龙随谈、主题研究、现场研讨、互动交流、集中总结、课题成果推广等活动,达成共同体学校教师的合作能力、教研能力共同提高。

(3)同伴互助。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开题后的第一次集中活动就签订同伴结对协议。每次活动都以结对同伴互动的形式开展。不管是课例研究,还是同伴一日体验,都体现了同伴互助研究的特点。

(4)师资交流。共同体学校管理干部、专任教师互相交流,是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提高的有力途径;在共同体交流平台和资源库中互动交流,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共同体教师在课题目标的驱动下,获取成长的力量,利用课堂这一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吸收营养,在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中得到历练。共同体学校的老师,结伴同行,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3.“2”指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两大机制。

(1)研讨机制。指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五个一”研讨机制。结对教师一天一次交谈,一周一次研究,一月一次展示,一期一次分享,一年一次总结。

(2)评价机制 。指建立城乡共同体学校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评价机制。结合学校目标考核和上级对学校的年终目标考核,将课题研究的目标达成情况列入考评教师的评价体系,考评情况实行量化的分值,使课题研究具有可行的考评体系。

(三)物化成果

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四项物化成果。

1.资源库:包含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课件40余件、教学设计教案40余节、试题库60余套。通过建立资源库,共同体学校教师履行教学职责,精心设计教案,自行编制教学课件。

2.范例:语文、数学重点内容的说课、微课、教学实录视频30多个。范例覆盖语文、数学等学科,是共同体学校教师们钻研教材,教学实例的集中体现。

3.生活化习题集:编写《启智苑》“数学生活化习题荟萃”一套。此习题集集中体现数学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覆盖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诸方面。

4.论文集。收集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我市《教育与教学》刊物发表“城乡共同体教育研究”专题论文12,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促进了共同体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成果的特点

1.基本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互利共赢。促进了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位的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的发展,从而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2.发挥了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实现了扬峰填谷发挥共同体学校各自的优势,以优质的教学资源辐射“共同体”学校,老师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提高。

3.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以研促教,推进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的素材。

(二)成果的创新点

1.形式新:我们的城乡共同体是自发联动的民间组织,它整合了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的资源,激发了城市学校教师的优质教学与乡镇学校年轻教师的青春活力。

2.内容新:利用共同体学校教师结对形式,通过“教学沙龙、网络平台、同课异构、互动探究”等方式,探索出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342”操作策略。

3.途径新: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五个一”的研讨机制,使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共同发展,丰富了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提高的操作途径。

四、成果效果

(一)课题研究成就了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

1.课题研究提高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共同体学校教师在研讨活动中,教育新理念得到统一贯彻,提高了处理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为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共同体研讨活动中,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学生的能力日趋完善。

2.课题研究打造了共同体学校一批教学骨干

我校三位老师领衔的语文、数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为共同体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共同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乡镇学校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如鱼得水的亲身感受。一系列的研讨活动造就了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3.课题研究提高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在研究活动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为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培训一批科研型教师搭建了平台。

(二)共同体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同步提高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共同体学校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得到保障。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课题实验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课题实践使学生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参加区组织的计算竞赛、应用题竞赛和写字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崭露头角,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促进了共同体学校的共同发展

1.教师能力提高彰显了学校内涵。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效率,每一次研究活动都能让教师得到历练。城市教师的优质教学和乡镇教师的青春活力珠联璧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校得到良好的发展。

2.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共同体四所学校的内涵发展。

(四)扩大了共同体学校的社会影响。

1.家长高度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城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研究过程使乡镇学校的学生受益匪浅。一位乡镇学校的家长感慨地说:“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名校办到了自家门口。我们的孩子有幸、有福!”

2.媒体广泛报道。我市日报、晚报,以《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塘坎上小学小学开展共同体学校省级课题系列研讨活动》为题进行了报道。我市教科所网站、我区教育局网站进行了深度宣传和推广。

3.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局长在课题成果推广会上强调,希望在全区打造几个这样的区域教育共同发展的城乡共同体,为建设自流井教育高地提供智力支持。课题研究在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我区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2016年我区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实现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区(县)的历史性跨越。

4.全市推广,深受赞誉。2016年12月6日, 我市年度第二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会顺利进行。

课题受到广泛赞誉,四川省教科所专家进行了点评,认为《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探究出的提高共同体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对于缓解择校成风,优质资源短缺的教育现状,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

五、问题与思考

1.课题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推广价值,但是也存在推广难的问题。课题研究促进了区域教学的均衡发展,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

2.课题组在思考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撰稿人:项之明

审核人:何志忠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