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进入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富世镇邓井关小学校
完 成 人:曾建洪 邹永洪 郑 义 刘 梅 喻 萍
成果来源:2014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国学的核心是成人教育,国学思想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把国学教育渗透入学校教育,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适逢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给学校更大的灵活性,为我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国学启蒙进入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我们的成果解决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文学素养的积累问题。
二、成果内容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能有效的国学启蒙教育方法:即“四加二”的方法。四是指四个“一”: 从学校方面出发,给学生营造一个好氛围、培养一个好习惯、开展一次好活动、塑造一个好人格。
(一)营造一个好氛围
我们的校园布置努力和国学挂钩,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学校环境。学校宣传橱窗设有“国学经典一栏”每月都会有不同内容的国学经典介绍;各班的板报中都辟有“读书角”,那是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启发的园地;走廊里悬挂着国学名篇的书法作品。
(二)培养一个好习惯
让学生读国学经典,是我们重点。我们分阶段为学生明确诵读内容,并作好国学诵读计划,分时段实施,化整为零。我们采用了“一日四读”法,老师们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行之有效的班级读书活动,与学生共读。
(三)开展一次好活动
小学生持久注意的能力较弱,兴趣容易转移,书本以色彩单调、变化缓慢、内容枯燥而处于劣势,再加之如今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维持他们的热情是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就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写、说、比、演、听”几个方面出发,开展一次有趣和活动,寓教于乐。
(四)塑造一个好人格
我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的最终目标,塑造完美人格。
三、成果创新点
(一)选题针对性强,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把国学启蒙进入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和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二)通过研究探索出了国学启蒙进入校本课程的基本策略。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此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加强了老师的培训和提高。
有效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提升,理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四)通过研究使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增加了,人文素养、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成果效果
(一) 学生效果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干净透亮地面,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少年,他们在校爱学习,乐奉献,在社会举止文明,孝敬长辈,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教师效果
国学教育也让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在享受着经典教育的快乐的同时,提升了个人情操,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团结务实愈发彰显,教师家庭更和睦,工作更踏实,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标兵、师德楷模。全体教师整体师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全校各项工作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课题组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获得市级、县级一二等奖;
(三)教学效果
学校开展国学启蒙进入小学课堂以来,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诵读国学经典蔚然成风,学生的文明礼仪有了很大改观,学校所获荣誉不断,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特色效果
为凸显学校国学教育特色,学校还将“国学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力求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五、问题与思考
(一)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 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 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内容不多,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漏洞。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撰稿人:邹永洪
审稿人:郑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