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七届(2016年) >> 浏览文章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板桥中学校

完 成 人:刘瑞洪 陈增福 冷从波 冯剑波 蒲运琼

成果来源:2012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我校地处边远农村地区,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在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时心不在焉,课后作业照抄应付,对学习丧失信心,致使我校近年来数学学困生人数逐年攀升。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通过研究我们的成果较好的控制住了我校数学学困生数量逐年增加的问题,并实现了对部分原有数学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农村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

农村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后进生的学习缺失有效监管。从学生自身来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方法不当,缺少成功的体验。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导致教师与学困生关系紧张。

2.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靠一线教师的努力与付出。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能掌握好有效的转化方法与策略进行干预和转化的只有教师,转化的效果也是最佳的。

3.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阵地在课堂。

教师只有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从课堂上真正关注学困生,逐步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逐步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才能真正实现转化。

4.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多管齐下,出组合“拳”。

一线教师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二)操作性成果

1.通过多途径的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师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要关爱学困生,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喜欢、信任教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教师多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师经常抓住学困生的一丁点进步或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上课时安排他们学习的内容尽量简单一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思考,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课堂提问尽量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经常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趣味课,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奇妙体验和乐趣。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科,愿意学好数学。再次,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门针对学困生的纯计算题竞赛,让学困生也能站到学校的领奖台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教学原则,从课堂这个主阵地入手,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

(1)教师结合新课改理念,系统的制作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且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原则的学科导学案,用以规范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

(2)导学案的制作中,设计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分层要求原则

教师结合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针对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分别设置二至三个学习的思考问题或任务,教师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层教学,让学困生也参与到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小组展示时,教师有意给学困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在同等展示的情况下,提高学困生展示得分的分值,提高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4)分层设计课后作业,让学困生愿意做作业,优生也能学得好。

3.加强课外辅导,助推学困生转化

在课后辅导策略方面,课外辅导以教师辅导+学生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既能解决教师的精力问题,又能保证辅导的效果。

4.教师做到对学生的评价个性化、综合化

教师对学困生的学期评价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应综合考虑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进步等进行评价。

5.学校、家庭加强联动,形成教育最大合力

(三)物化成果

通过课题组近三年的研究,形成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导学案集六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典型课例集一本。

三、成果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紧紧抓住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依托课堂教学这个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开展分层教学,同时课外从四个方面巩固和强化课堂转化的成果,探究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方面

1.课题的研究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学习状态显著改善。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二)教师方面

1.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明显转变。

2.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成果推广方面

本课题研究成果成功在我校全面推广,并辐射到周边农村学校,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五、问题与思考

1.教师理论水平不足,反思意识淡薄,研究自觉性不强。

2.因参与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研究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撰稿人:刘瑞洪

审稿人:杨固全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