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李桥镇九年制学校
完 成 人:伍金苾 陈高亮 刘 扬 李雪莲 雷 科
成果来源:2011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学生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及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小学生阅读量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缺乏写作素材,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我们的成果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个性化作文教学要积极了解学生心理,选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从而引导孩子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2.个性化作文教学要呵护学生的独特个性,也要尊重学生写作中的独特个性,要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认真写好作文。
3.个性化作文教学要顺应学生个性需求,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二)“2-4-6-5”实践操作成果
1.两种办法,激发兴趣
(1)读说写活动激趣
一是让学生大量阅读采集优美词句。
二是通过讲新闻、一分钟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等,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是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是设立“佳作欣赏”栏目、习作专集展评、“习作”进步奖。
(2)作文评改激趣
一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尽量用高分和评语以加褒扬。
二是教师第一次批改时只写出眉批、总批,不打分、不打星,让学生多次修改,教师多次批改,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是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写出评语。
四是由学生自主组稿、编稿,加入《班级优秀作文选》,在家长会上展示。并设立《成长簿》,刊录较差同学“闪光”的一词一句。
2.四条途径,积累素材
一是让学生自觉广泛阅读。
二是让学生背诵精彩词句、名篇佳作、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三是让学生参与做家务、干农活、有益活动。
四是在课堂中,使学生充分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3.六种方式,训练表达
(1)先说后写。把说话练习渗透在整个作文过程中。
(2)先做后写。如:为妈妈、教师等制作小礼物表达心愿等。
(3)先画后写。如:先画出小动物,再写“一种小动物样子及特点”等。
(4)先看听后写。如“看电视写作文”“听音乐写作文”“听故事写作文”等。
(5)先读后写。一是续编式片断写作。二是仿写式片断写作。三是拓展式片断写作。
(6)先言语实践,后训练语感。观察得来的表象而产生的内部言语,正确、规范、独特地转化为个性外部言语。
4.过程“五化”,凸显个性
(1)分层合理化
不同学段,习作要求不同。半命题作文,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上类生自由作文,中下类生在教师引导下作文。
(2)形式多元化
可让学生自己作文、合作作文、竞赛作文。
(3)类型多样化
①一题多解作文。设计不同的开头、结尾、文体等。
②改写作文。如改叙述顺序,改体裁,改人称、时间、环境,改结尾,甚至与原文唱反调等。
③寻疑作文。引导学生按“寻疑—析疑—解疑—表达”的步骤作文。
④想象作文。可用扩想、续想、联想、改想、假想等方法。
⑤求异作文。可反弹琵琶、一题多意、中心发散、别出体裁、表达多样、写出自我。
⑥研究作文。可分为探究类、比较类、专题类、科技类。
(4)选题自主化
要注意求真(想写)、求热(当前热点)、求奇、求异(从平凡处找不平凡)。
(5)语言个性化
注意词语活用、名句引用、修辞妙用、童言趣用。
(三)物化成果
1.学校根据学生投稿,邀请家长参与评选,获奖作品经由教师、学生写上评语后集结成校刊——《小学生个性化作文集》。
2.本课题组教师的论文集——《教师成果文集》。
三、成果创新点
1.总结出了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的“二四六五”策略。
2.摸索出了一套作文的评改方法,即反复评改、学生互评。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读写习惯。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调动了学生个性,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师方面
一是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们认识到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个性化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二是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成果喜人。
(三)学校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写作氛围和奖励机制,教育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2.“二四六五”的操作策略正在被更多教育一线的教师所认同、采纳。
五、问题与思考
1.教师的理论水平欠缺,理念不新,对学生的自主参与性研究不够深入。个别教师缺乏深入探索精神,不能及时提炼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2.家长配合不够积极,没有孩子补充足够的有益课外书,没有多陪孩子参加有益的户外活动。
撰稿人:伍金苾
审稿人:甘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