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第二中学校
完 成 人:何成林 林 均 李仕彬 郑声富 何小波
成果来源:2010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为了缓解了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也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课题组精心思考,提出了本课题研究主题。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炼总结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281”高效学习策略,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的“411”三过关教学模式的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优质的中学物理教育必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法指导;只有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引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才能深入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二)操作成果
用“281”高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2”是学习要从“心”(遵循心理学)和“脑”(尊重脑科学)两方面开始,这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两个理论依据;“8”是引导学生高效学物理的8种通法;“1”是督促落实的管理方法,这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落实方法。
1.“2”是学习要从“心”和“脑”开始
(1)学习要从“心”开始,就是要遵循心理学,让学生爱学。
①换位思考获得学生的“真爱”
②快乐学习从感恩开始
③自信让学习更高效
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学习要从“脑”开始,就是要尊重脑科学,让学生会学
2.引导学生高效学物理的8种通法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任何一种物理学习方法细化后都在这8种通法的范围之内:
(1)听
听同学或者老师说时的方法:①听要点②听思路③听问题④听方法⑤集中注意力听课是关键。
(2)读
①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a.预习时、读物理学史时通读;b.思考时、读核心概念规律公式时精读;c.复习时选读;d.阅读时要勾、划、批、注。
②阅读物理题(审题)的方法
(3)说
①敢说②自学质疑——与自己说物理③邻近互动——与同桌说物理④走上讲台——与全班说物理⑤收集信息、释疑解惑——“网上”说物理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点评”说物理⑦自由畅想、大胆想向——“漫谈”说物理
(4)写
①写笔记的方法;②规范书写(答题)的方法;③写活页型错题集的方法:a.分类整理;b.记录方法;c.必要的补充;d.错题改编;e.活页装订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以及时更换或补充。
(5)思
思维能力是能力之中的核心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①独立思考
“注重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其实就是“关注过程”独立思考的方法。
a.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b.在每堂新课之前临时抽一个学生上讲台讲一道他上次作业中的错题(学生错得较多的习题);c.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 d.创设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思考。
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教师抓住其中点滴正确的地方,帮助和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
②借助思维导图
(6)问
①老师提问的方法:a.层递式提问;b.生活情境式提问;c.类比式提问。
②学生提问的方法:敢问;b.乐问;c.会问、善问。
(7)做
①做实验的方法;a.明确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b.把握好处理实验数据的两把利剑;c.要善于提取一个实验的精髓;d.弄透教材中的基础实验;e.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
②解物理题的通法(作图,找关系,用关系,代公式)
(8)记
记忆是学习之母,反复是记忆之母;只有记得住,才能学得好;记性=悟性。
①物理记忆应遵循的规律;②增强物理记忆的常见方法。
3.督促落实的管理方法
双轨制教育管理法:小老师负责制下的3人或者4人小组合作学习。

利用这个组织架构(其中的数字为每次考试的物理学科班级名次),实际上只要对金字塔塔尖或者少数同学进行抽样式管理,就不仅能够抓住整个班级的纪律,还能抓住整个班的教学质量。
(三)物化成果
1.整理汇编出《学海导航——“281”高效学习策略》(试用)
2.备课组编制的适合“411”三过关教学模式的分课时导学案和针对训练(校本教材)
三、成果创新点
(一)编写了《学海导航——“281”高效学习策略》,用《学海导航——“281”高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二)提出了优质的中学物理教育必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脑科学和学法指导;只有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引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才能深入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将引导学生高效学物理归纳为8种通法;引入了非常有效的督促落实管理法,双轨制教育管理法。
四、成果效果
(一)让学生学习有了进步
1.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力。
(二)让物理教师不断成长
1.转变了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2.提高了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3.促进了物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三)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质的变化
1.提高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五、问题与思考
1.教师执行力不强,反思留痕意识欠缺,研究自觉行为不够,不善于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2.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官方的支持,否则研究很难全面、深入。
撰稿人:林 均
审稿人:陈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