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县级高中生物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省荣县中学校
完 成 人:李忠银、赵远明、刘映辉、邓刚祥、周燕
成果来源:2010年自贡市教育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学生动机、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教师常常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然而,环顾今天的生物课堂教学,仍然不难发现:一方面,我们强调用新课标的理念去转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提倡民主、开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大多数的学校,特别是县城的中学,由于存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工作量大等难题,主宰课堂的仍是实际上的教师权威,学习方式仍然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的个性仍然在教师的束缚下挣扎,课堂教学的实质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在总结其他地方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自身实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民主、开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开放式课堂教学。
二、成果内容
㈠ 认识成果
认识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换: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成绩不断提升,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样化,师生关系更为融洽,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㈡ 操作成果
(1)在开放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应用”的新课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2)形成县级普通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迁移运用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3)形成县级普通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教学模式。
(4)形成县级普通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基础知识再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比较、总结出其联系和区别)—拓展演练(提高发散思维、推理和判断等能力)
(5)形成习题评讲课模式:学生主动报名争取讲解易错题—习题讲解—教师再根据情况补充﹑拓展,完全弄清知识。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在大班额条件下,开展合作学习困难较大,我校根据具体实际对各班进行了科学分组,并建立了公正客观的课堂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高中生物各种课型(新课、复习课、实验课、模型构建课等)的开放式教学都做了研究,都有详细的案例,为同类学校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四、成果效果
㈠ 成果实效
1、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更新,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使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
3、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价值的开放式教学理论和可供推广的实践经验,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开放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上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㈡ 推广范围
课题在四川省荣县中学校高2010级,2011级,2012级实施。最初在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推广,后通过荣县教研室向全县推广,再后来在市生物教研员熊锁的主持下向全市高中生物教师推广。
撰稿人:赵远明
审核人: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