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教材运用与课堂实施组织策略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九洪初级中学校
完 成 人:殷道元 唐果 李运洪 尹芹
成果来源:自贡市沿滩区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属农村普通初中,地处偏远乡村,经济条件落后,教学条件较城市中学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校学生中留守学生太多,家庭教育监管力度不够,学生厌学情绪较浓,教育教学难度很大。特别是物理学科知识逻辑性强,部分内容还较为枯燥,导致一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产生挫折感和畏惧感,教师也感觉物理难教。因此,怎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新教材探究和剖析,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探索和形成适合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培养具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物理教师队伍,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操作成果
1.摸索总结出教材应用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基本方针:领会课标精髓,用活教材;大胆处理新教材;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活动。
具体策略:深挖、调序、删减、补充、替换。
并形成了相应的有地方特色的学案、教案。
2.探索出以“教案+导学案”校本资料为依托“三步六环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集体研究,创建了学校行之有效的教案集和导学案集,以此为依托,开展“课前预习或实验”、“课内师生互动”、“课后实践与体验”的三步及“了解内容查找方法”、“掌握学情倒入课题”、“明确要点揭示目标”、“合作学习完成学案”、“交流讨论形成规律”、“监测评价拓展深化”的六环节教学模式。
而在这样的“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下形成的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课题组实验老师将“三步六环节”运用到物理各种课型(概念课、规律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形成各种课型的“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
(三)物化成果
参加课题研究教师们根据调整、修改后的教学资源,整理修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合农村学校(特别我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案+导学案”的校本资料;合编出了论文集、反思集、案例集、教学随笔集等;为物理教学教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为以后的物理课堂教学总结了有效的教学经验。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摸索总结出教材应用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通过教学实践和课题的实验研究,发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许多内容及教材要求完全可以在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真正体现了教师从“教教材”到 “用教材教”的转变。
(二)探索尝试出“三步六环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针对我校农村初中师生实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探索总结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三步六环节”。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的有效的“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更加爱做实验、更加爱问问题了!
(二)教师层面
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学案和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和较为熟练地驾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物理、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市区级以上发表获奖
(三)学校层面
增强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五、问题与思考
纵观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全过程,全体成员有志教育科研、有心把自己培养成为科研型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在研究的过程中,各成员各自为阵的情况还比较多,缺乏合作交流,统一协调不够。
撰稿人: 唐 果
审核人:吴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