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基本方法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完 成 人:刘明利、钟利新、刘元丽、周良芳、刘翠英
成果来源:2011年自贡市沿滩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主动发言者很少,越到高年级越明显,这其中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即使举手发言,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离题万里、言之无物、条理混乱、唯唯喏喏,发言质量很低。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降低学生交际能力甚至生存能力,危害之大,不容忽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值得反思。让我们倍感“培养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基本方法的研究”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根据我校师生实际,特明确提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基本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成果内容
(一)理性认识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敢发言,能发言,会发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教师方面:
教师教学行为得到优化,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不再挤占学生“说”的训练时间,教学问题设计更加精准。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五方法一流程”实践操作成果
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五方法”
方法一: 创设情境,激发发言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如:做游戏、讲故事、猜谜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言欲望,还可以运用其它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发言的兴趣。特别是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应该突出“四性”:第一、突出情境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突出情境的可探性,有利于深化学生认知;第三、突出情境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第四、突出情境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应用意识。
方法二: 学会倾听,培养发言习惯
(1)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
(2)教师要以身作则。
(3)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4)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在倾听他人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5)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风趣、幽默。
方法三: 语言积累,丰富发言内容
(1)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生活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要教会学生留心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
(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做好摘抄笔记。
(3)背诵美文佳句。
方法四: 小组合作,提供发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发言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效地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开展好合作探究。
(1)分配好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2)进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组织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方法五: 搭建平台,锻炼发言能力
学生发言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语言训练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只要用心捕捉这些现实生活现象,定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发言能力。
(1)每周一次故事大赛。
(2)每月一次背优秀诗文大赛。
(3)每期一次课本剧表演。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一流程”

三、成果创新点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五方法一流程”:创设情境 激发发言兴趣,学会倾听 培养发言习惯,语言积累 丰富发言内容,小组合作 提供发言机会,搭建平台 锻炼发言能力这些方法使我校90%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工作积极性高涨,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成果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大部分孩子对语文课堂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言时表现自然、大方、得体,能用较完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心、自我表现能力进一步的增强,语文学科成绩有较大的提高;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该课题的研究成果适用于小学一至六年级。
五、问题与思考
教师理论更新不足,反思意识欠缺,研究自觉行为不够。
撰稿人:周良芳
审稿人:郭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