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中心小学
完 成 人:兰志勇、罗建芳、刘慧华、罗强、徐伟英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和交流,性格内向、孤僻。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培养留守儿童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使留守儿童也能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了解到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而且认识到了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探究出了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策略。
2.学生方面
孩子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中,不但知道了正确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二)操作成果
经过全体课题组的认真探究,总结出了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的操作方法,这就是“四途径”“五方式”。
1. 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四途径”
(1)课堂 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留守儿童,多抽问,多表扬,树立留守儿童的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尽可能让留守儿童参与合作,多发言,从而使他们与同学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2)主题活动 课题组和学校各班主任结合,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促进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提高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提高。
(3)学校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开展改善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有针对性地帮助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更多地感受到关心、温暖。
(4)社会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学会与人交往;积极与社会有爱心人士联系,让更多的人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与爱心人士的交往中得到锻炼。
2. 培养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五种方式”
(1)生生结对 留守儿童与善于交往,性格开朗的同学结对,让留守儿童受到熏陶和感染。
(2)师生结对 学校科任教师或班主任与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结对,有针对性进行辅导,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法。
(3)党员与留守儿童结对 学校党员与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结对,有针对性进行辅导,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法。
(4)电话交流利用学校电话、校讯通、学校网络,让留守儿童多与家长交流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在交流中满足留守儿童在亲情方面的心理需要。
(5)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 学校与关工委、社会爱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联系,让他们与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结对,关爱他们,让孩子在他们的关爱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感恩。
(三) 物化成果
1.教师德育论文集:1本。
2.家访记录册:7本。
3.心理辅导记录册:1本。
4.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及活动图片集:1本。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课题选题有针对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恰当,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选择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切合农村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过程真实可信,相关过程资料丰富、详实,措施方法具体可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研究的成效较为显著。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学效果。
四、成果效果
1.通过研究,留守儿童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性格也变得更开朗、大方,同时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如:孩子们参加学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合唱社团在自贡市2014迎新年合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徐冰玉等学生参加自贡市中小学生棋类比赛中获得多个个人等级奖、团体奖等,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2015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活动视频展播《远方的孩子》获得省级二等奖。
2.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也在研究中得到了提高。除了撰写的12篇论文分获省、市、区等级奖,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赛课活动中也取得了优秀成绩。如蒋英老师在2015区同课异构中取得二等奖等。
3.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2014和2015年均取得区教育督导评估“优秀级”。
4.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的“四途径”“五方式”,可为广大的农村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培养其与人交往方面提供借鉴。能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得到健康快乐成长。
五、问题与思考
现在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开展的,对于如何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与人交往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撰稿人:罗建芳
审核人:兰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