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活动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三等)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六中学校
完 成 人:陈国亮、张泽仪、钟志刚、许国忠、雷从刚
成果来源:2012年3月立项的市级课题
一、 成果背景
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高完中,近年来,各国重、省重学校纷纷推出各类“特殊招生政策”,加剧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每年被我校划线录取的高中学生,一半为线下录取生,就读我校的高中学生,50%来自农村家庭学生,另外50%来自城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且成绩上不了国重、省重线的学生;初中学生则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区家庭条件差、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总体上说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和文化成绩较为薄弱。为促进高、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我校实际, 从2011年9月到2015年4月,自贡六中“反思活动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市级课题《反思活动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树立了正确的规则意识和是非观。
2.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丰富了教师育人方面的策略和经验,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二)操作成果
1.开展调查,收集学生表现形成《自贡六中学生不文明行为汇总》和编写《自贡六中学生手册》。
2.创设《反思活动日记载卡》,印制自贡六中学生《个人成长日记》并填写。
3.创设《反思活动周评卡》,填写《反思活动记载簿》。
4.创设《反思活动月(期)评价卡》,并填写。
通过对照、质疑、归纳、换位、对比、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清自我,使之受到启发,真正学会反思,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物化成果
编写教材,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
(1)编写出了两本高质量的校本教材——《自贡六中学生手册》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2)编写《“反思”课题教育案例集》系列丛书
(3)编写了《“反思”课题教师论文集》
(4)编写了《“反思”课题主题班会教案集》
(5)编写了《我“反思,我进步,我成长”征文集》
(6)编写了《“反思”课题专项活动集》和《“反思”课题教育重大历史纪念日活动集》
(7)编写了《反思活动记载簿》和《个人成长日记》
三、成果特点
1.长抓反思课题“三个一”活动和两填写,固化学生行为习惯。
(1)“一日一查”: 每天下午放学后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反思,并填写《反思活动日记载卡》暨《个人成长日记》。
(2)“一周一结”: 每周班会课时间先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反思,并填写在《反思活动记载薄》上,再利用20分钟时间,采用学生自评、各反思活动小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总结一周情况。
(3)“一月一评”: 每一个学月和每一个学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家长总评,以评价促养成。
(4)“两填写”:学校编制并印刷了《个人成长日记》和《反思活动记载薄》。
2.针对学生实际,设计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专项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反思,形成良好习惯。
3.家校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成果效果
(一)教师成长
1.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编写出了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教师积淀了较丰富的反思教育素养,提升了思想教育水平。
3.课题组探索出对中学生进行反思教育的策略,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学生成长
1.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前,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后,学生“他律”向“自律”逐渐过渡。
2.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前,校园卫生保洁较差,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后,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前,学生间的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后,同学们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4.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前,学生安全意识较差,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后,学生们牢固树立安全的意识,自觉遵守学校安全制度和交通法规。
5.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前,尊师重教风气较差,反思课题活动开展后,校园内逐步形成了尊重老师、适应老师、欣赏老师的良好风气。
五、问题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层面:学生品德修养并非一蹴而就,部分学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一个理想的转化,部分班级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教师层面:由于时间有限,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社会层面:自贡六中反思活动的学习辐射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只局限于本校范围。
(二)后续研究思考
反思活动改变了过去教师的说服教育、学生的认错检讨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个人零星的反思查找问题改变为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反思活动不会随课题的结束而结束,这一活动将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思想教育中。
如何通过反思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都是我们接下来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撰稿人:张泽仪
审核人:杨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