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职业技术学校
完 成 人:李平原 官忠华 陈丽霞 陈 忠 张 宏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为什么研究
1.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之服务。
2.“双师型”教师是提升中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我校发展也需要一只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解决什么问题
1.本成果解决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形成了“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标准、策略和实施意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2.本成果解决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成长问题,落实了成长途径和方向目标,提高了待遇,激发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3.本成果解决了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问题,师高弟子强,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为以后的职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营造氛围强化领导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一是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二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三是建立领导小组,强化培养工作。
2.制度建设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一是我们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双师型”教师评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强化“双师型”教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二是确立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3.开展多种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一是校本培训。二是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三是校企合作培训。四是技能竞赛培训。五是转岗培训。
4.建立激励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一是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二是分别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内培外引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拓展
一是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二是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三是拓宽“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
(二)操作成果
1.探索出了切合实际、适应学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三五七”策略
(1)创新培训机制,搭建三个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①参加各级培训,搭建教师技能提升平台。②参加各级教研,搭建教师技能拓展平台。③参加各级竞赛,搭建教师技能展示平台。
(2)制定实施方案,抓好教师五级培训工作。
把国家级培训(包括出国培训)主要培养学科精英、省级培训主要培养学科领头羊、市县级培训主要培养核心专业课教师、校本培训主要专业教师的通识性培养等五级教师培训作为梯级培养有效途径,积极争取指标,创造机会,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
(3)以“七个一”为抓手,切实做好教师培养工作。
①签订一份协议。②开展一次讲座。③执教一节公开课。④主研一个课题。⑤组织一次活动。⑥帮扶一名青年教师。⑦撰写一篇论文。
2.制定了《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评估认定标准的实施意见》以及《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
对于“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我校分别从“‘双师型’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双师型’教师资质标准构建”两个方面加以判定。就“资质标准构建”而言,我校用现有教师系统的初、中、高专业技术职称为入门条件,并按“学历、职称结构指标;技术、实践量化指标;教学能力量化指标;综合能力”等要素,把“双师型”资质标准划定为“初级(入门级)、中级(骨干级)、高级(引领级)”三级分层的结构布局。同时对兼职教师申报认定“双师型”教师也设置了三项标准条件。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由学校行政牵头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挂靠在学校生产实训处。
3.制定了《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强化“双师型”教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
(1)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
(2)强化“双师型”教师的考核。
(3)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
(三)物化成果
1.《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制度汇编》。
2.《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资料》。
3.《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情况调查报告》。
4.《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评定资料:方案、统计花名册、教师申报表、教师的各种证书等》 。
5.《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6.《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课改课件、课堂实录》。
7.《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教案、说课稿合集》。
8.《富顺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5年“双师型”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 。
9.《富顺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5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10.《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论文集》。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策略——“三五七”策略,创新了培训方法和培养途径。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及操作办法。
(三)建立了有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升,现已从2013年的40%上升到55%
(1)认识提高,氛围浓厚。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近三年核心专业课教师参加五级专业技术培训情况表:
级别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县级 | 校级 |
人数比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合计 | 25 | 25 | 45 | 44 | 79 | 77 | 70 | 69 | 102 | 100 |
学前教育专业部的青年教师龙菊主动从信息技术教学岗位转到学前教育专业课岗位,且申请国培计划,到成都机关幼儿园脱产学习、实习半年,并考得了育婴师从业资格证,现已回校担任幼儿活动课教学工作。
(2)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我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数量逐年增多。我校现在有周建、彭祺芬、雷大平、陈岚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学校中级骨干型“双师型”教师比例也从2013年的40%上升到了现在的55%。二是质量稳步提高。从原先的专科学历培训发展到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培训,从原先的获得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发展到现在的高级工、技师证书,从原先的实训指导发展到现在的课题研究、新技术开发。
2.学生素质普遍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过硬,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1)素质全面,尽展风采。
学生逐步成长,形成良性发展。学生素质普遍提高,校园整洁、舒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同学们阳光自信,他们在文艺、体育、技能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职高生的风采。2014年6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女声小合唱《侗歌向着北京唱》参加自贡市、四川省中等职校文明风采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国家教育部参评获得优秀奖。
(2)技能过硬,各界认可。
我校学生自信阳光,勤奋刻苦,技术过硬,精益求精,在各级竞赛中获奖颇丰。同时,我校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时展现出的良好素质,诚信、自信、吃苦、团结等品质,过硬的的专业技能,深得用人单位好评。在2013、2014、2015年自贡市中职学校第六、七、八届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8个团体一等奖,10个团体二等奖,13个团体三等奖。有近100名学生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
3.学校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
(1)质量提升,名师塑校。
学校近三年高职升学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高三上线率100%,2014年高三上线率为78%,2015年高三上线率8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抓教学抽测,认真组织,公共学科和专业学科抽测连续两年均名列前茅。2015年12月,我校还获得了自贡市市职高教育教学综合考核一等奖,为我们富顺职教增了光。
目前,我校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情况如下:
类型 | 省级(人) | 市级(人) | 县级(人) | 校级(人) |
特级教师 | 骨干教师 | 优秀教师 | 名师 | 骨干教师 | 名师 | 骨干教师 | 学科带头人 | “双师型”教师 |
人数 | 1 | 2 | 7 | 1 | 18 | 3 | 4 | 37 | 78 |
2015年1月,辛玛丽、杨敏参加全国中职教师化学学科说课比赛,分获二、三等奖,熊文英获全省教师说课二等奖。
(2)品质提升,特色彰校。
近年来,学校在学生内务管理方面工作扎实,特色明显,被省教厅评为四川省中职校内务示范校;学校学生技能训练项目引领、师傅带徒弟,实训室6S管理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9+3”学生教育管理特色鲜明,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获得四川省“9+3”教育先进集体。同时,学校还获得了诸多殊荣:四川省级劳务培训基地、自贡市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市级试点校、富顺县教育局年终教育督导评估综合考核连续六年评为优秀等,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二)推广范围
1.本成果2016年10月21日由课题组主研人官忠华在市教育局中心组二组会议上交流,大家反响热烈。
2.本成果2017年1月15日由主研人李平原在自贡市中职学校“五校联盟”会议上交流,大家反映很好,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电信职校、荣县职高等学校中推广应用。
五、问题与思考
(一)“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少数教师培训不积极和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师个人的认识不到位、内驱力不够的原因,还有就是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因待遇不高、吸引力不够,也极大地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二是我们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待遇不平衡,影响了教师评定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推行。
(二)今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思考
一是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制定相关标准,有序实施,确保质量。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专业教师积极性,拓宽进人渠道,确保数量。
撰稿人:李平原
审核人:张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