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富世镇城西小学校
完 成 人:赵 蓉 曾 丹 朱 玲 郑雪梅 李新宇
成果来源: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们热衷于接触电脑、电视等媒体信息,不愿意看书,更不愿意读经典诗文作品,也就谈不上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经过本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得出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三步式”教学法,即“一四五”策略,解决了通过经典诗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学生层面
孩子们认识到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活动的需要,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需要,应该从经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2. 教师层面
老师们认识到诵读经典诗文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通过诵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人格气质,受到熏陶影响。
(二)操作成果
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三步式”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诵读经典诗文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四五”策略:即创设一个诵读环境,采用“四个一”活动形式 ,掌握诵读五步法。
1.创设“一个诵读环境和氛围”
(1)激励性文字
学校投放了大量资金增设十多处文化气息较浓的园艺作品,在假山、景观石上题刻激励性文字,它的寓意深刻。文化氛围浓厚。
(2)诵读宣传
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校园“星月之声”广播定期播放经典诗文,激励学生自信、努力、进取、成功,让学生感受诵读乐趣,喜欢诵读。
(3)学校诵读活动推进
学校的诵读活动,按照“常规活动”、“节日活动”和“竞赛活动”三大板块进行。
(4)家校联合拓展
在每个实验班级,建立了“诵读QQ群”,诵读安排主动告知家长,学生诵读过程家校全程管理。设立“亲子诵读”栏目,利用每天十分钟时间,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经典诵读。
2. “四个一”活动形式
(1)每日一首诗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留了一个板块,称为“古诗文诵读园”,每天安排同学更换一首经典诗文,利用晨读时间或者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诵读。
(2)每周一张卡
学生每周选择一至二首自己最喜欢的经典诗文制作读书卡,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3)每月一竞赛
每月以诵读会、知识竞赛、表演赛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4)每期一评比
在每学期末对班级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评比,由学校给予表彰。
3.诵读“五步法”
在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好诗歌过程中,探讨出了诗歌诵读指导“五步法”
第一步:自读,自悟诗歌节奏美
学生自己反复试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通、读顺,感悟诗歌节奏美。
第二步:听读,初步感知音律美
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找出自己问题所在,然后再学着读,初步感知诗歌音律美。还可以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诵读,互相学习,切磋共进。
第三步:译读,理解诗歌内容美
通过自读自悟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教师适当点拨后再读,体会诗歌内容美。古诗文言简意赅,老师在学生理解诵经典名句遇困时结合注释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诵读后理解意思,体会诗歌内容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四步:赏读,体会诗歌意境美
通过想象画面,入情入境,生生互读、比赛读,师生共读,体会诗歌意境美。也可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诵读,互相学习,切磋共进。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将已知的印象、片断在大脑中显现的方法。
第五步:忆读,品悟诗歌内涵美
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采取激励方法,激发学生背诵热情,通过忆读,体会诗歌内涵美。运用是最积极的记忆,但运用往往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后还要运用,让经典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提高经典的活力。
(三)物化成果
1.校本经典诵读读本《读论语》、《品宋词》、《吟唐诗》
随着研究的深入,课本上的经典诗文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诵读需求了。我们便着手编选诵读读本《读论语》、《品宋词》、《吟唐诗》。校本教材按照“符合学生特点,道德高尚,文笔精美,内涵丰富”的原则选编。文字简洁,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欢;在内容编排上,我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不仅有经典读,还能从中读出兴趣,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礼仪……
2.《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组师生成果集
课题组教师在研究实施中认真学习,不断总结,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之中,促进了整体的教育思想改革和方法更新,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师生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课题组将这些成绩整理成《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组师生成果集。
3.校园诵读网页“同经典相伴”
利用学校网络条件、校讯通设施等,我们在研究实施初期,便将“同经典相伴”网页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进行建设,让学校能随时掌握研究过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
三、成果的创新点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能有效帮助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四五”教育方法,方法独特,属省内首创,即创设一个诵读环境,让学生们能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进行诵读。采用“四个一”活动形式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也创编了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读论语》、《品宋词》、《吟唐诗》,也使学生在课余诵读了大量的经典诗文。掌握诵读五步法,大大地提高了诵读的质量。所有方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效果好。
四、成果成效
(一)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2.学生文化素质和语文能力及其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班成绩普遍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
3.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阅读、吟唱、背诵、写作、想象、口头表达、搜集整理信息、策划活动、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通过大量诵读中华诗文,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1.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2.提高了教师素质,推动了学校教研教改。教师通过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研究,古文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转变,改革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之中,促进了整体的教育思想改革和方法更新,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学校得到发展,影响面较广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为先导的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领导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学校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打造了书香校园。
课题的成果在我校小学四至六年级范围内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课题组教师多次被邀请在多所兄弟学校交流,讲座,上示范课,在县的教研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内外各兄弟学校及教研室等也多次到学校进行参观学习。
五、问题与思考
1.如何对古诗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有效的评价,难以提出具体明确的评价要求,以促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
2.如何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古诗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
撰稿人:赵 蓉
审核人:张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