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教师进修学校
完 成 人:杨彧、朱德君、蒋宗德、郭正松、罗玲
成果来源: 2011年度自贡市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研读能力弱,重基础知识传授,轻方法指导,导致农村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成绩差等现象。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提炼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一关键二保障三原则”的认识性成果。
1.“一关键”——教学目标中预设是关键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时体现在教学目标当中,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对象予以体现,是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主动观察、积极使用、及时反思、有效巩固的关键所在。
2.“二保障”——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课外实践是有效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实践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体会数学思想的表征和使用条件,不断深入感悟其本质,促进学生积极体验运用,感悟价值的有效保障。
3.“三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问题驱动原则”
系统性原则: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在整个教学阶段通盘考虑,不仅要关注学生近期的提升,也要重视学生的后续发展。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全面解读教材,深入领悟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数学学习明显与暗线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和思想方法渗透纳入整体设计。
循序渐进原则:数学思想方法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结构联系,循序渐进,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是要研究每一种数学知识可以进行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研究常见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能在哪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体现。
问题驱动原则:教学中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用思考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使用。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此,不拘泥,不约束,不强求,不否定,唯实用即可。
(二)操作性成果
探索出数学思想方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的“236”策略。“2”是指渗透的两个途径,“3”是指渗透的三种课型,“6”是指课堂教学渗透的六个环节。
1.数学思想方法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渗透的两个途径
(1)知识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呈现问题,学习内容融合数学思想方法,或者解决问题过程中必然选用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在生生互动过程中观察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在思考与辨析中初步明确其本质,在运用过程中体悟其价值。
(2)实践运用。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和课内练习、巩固后形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三种课型
(1)新授课,侧重点在“新”。 运用“创设情景—新知建模—交流归纳”操作方法来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2)练习课,侧重点在“练”。通过当堂练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独立的练习课来巩固、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3)复习课,侧重点在“融”。通过复习课训练学生会选择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六环节

(1) 目标预设
用 “读——思”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2) 问题呈现
教师问题的呈现或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问,由教师梳理或补充学习内容。教师重点引导蕴含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呈现出来,作为引带学生学习的素材。
(3) 探究明悟
通过思考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新内容,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交流思考探究的核心、难点问题,在交流提炼中领悟其思想方法。
(4) 练习尝试
练习题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和选择性,提升学生对思想方法的领悟。
(5) 总结升华
通过总结抑或点明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条件和使用状态,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6) 拓展应用
在课后安排相应的活动,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并掌握思想方法,能灵活选择运用。
(三)物化成果
1.《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分布表》(四—六年级)和《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读》
2.《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设计集》《数学思想方法训练题集》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本成果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总结出了操作性强的“236”数学思想方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二)挖掘、整理、提炼出的物化成果《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分布表》和《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读》,有利于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理解教材,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将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显现,让教师清晰的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成果针对数学学科学习本身,紧紧抓住教学活动“明”(数学知识的学习)“暗”(思想方法的掌握)两条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创设典型情境,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思考问题情境,感悟最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典型问题情境中的运用。通过实践研究学生的数学思维条理更清晰,思维逻辑更缜密,思维兴趣更浓厚,解决问题能力逐渐提升。实验班级学生成绩在全区同年级中居前列。
(二)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
课题组主研和参研教师分布在全区各乡镇中心校,课题成果在全区各校中大力开展送教下村、展示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在区域内使主研教师和参研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我区教师发现和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练习的意识得到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参研教师逐步由“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型” 转变:分析教材从只重视知识分析,逐渐变为重视思想方法的挖掘;教学设计中由只重视知识的明确和能力提升两个层面逐渐拓宽到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课外实践中,从只重视题型特点逐渐到运用思想方法的典型结构到变型强化,这些均为质的飞跃。
(三)学校研究风气浓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数学学科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主研教师在区域内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五、问题与思考
今后将探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撰稿人:杨 彧
审核人:朱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