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七届(2016年) >> 浏览文章

小学语文“1+2”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的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小学语文“1+2”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的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育才小学

完  成 人:郝轶梅 周帮萍 罗朝晖 游淑芬 张蕊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   成果背景

我校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与新课标的差距较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性、快餐性趋势。希望通过课题实施解决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单一性和封闭性及盲目性。

二、 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探索出研究的实施原则

(1)全面性和发展性结合原则

在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和字词句段篇知识的全面提高,注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原则

阅读课的实践性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阅读知识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感悟。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感悟理解,阅读后进行新的思考和创作。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在阅读活动安排上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单元主题的统一要求,又要适合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要求,使阅读内容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2.探索出课题实施的前提、保障、基础和关键。

(1)编好教材是前提。

以单元主题作为思想统领,对三本教材进行整合,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语)的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效果。

(2)阅读时间是保障。

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与积累是本课题实施的基本保障。

(3)教师指导是基础。

教师给予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学生阅读与积累的基础。

(4)科学评价是关键。

定时不定时的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与积累,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

(二)操作成果

1.确立了阅读与积累教材编排原则

形成了以语文教材为主,以《同步读本》为辅,以《“1+2”同步诵读》教材为拓展,以教材单元为主题的编排主题。

2.探索出了阅读与积累的科学的实施和评价方式

(1)探索出了阅读与积累实施及评价方式策略表

利用早读和课前两分钟进行诵读,在课内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渗透,午间阅读和课后进行自选读物阅读,队会课进行主题阅读,家庭阅读时在班级群读书打卡接龙……评价方式也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随堂抽背、课堂运用、考试检测外,还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交流,学生以制作PPT等形式展示自己阅读成果。

(2)探索出了阅读与积累评价纲要

一二年级主要检查学生对字词、儿歌、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的背诵积累,三四年级主要考查对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佳句、古诗理解、积累、运用,五六年级考核对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佳句、古诗词、文学常识、名家名篇、百科知识的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

(3)探索出了阅读与积累定时评价纲要

在期末定时检测中,,制定50分的考核试题,,在年级中评团体奖和个人奖。

(4)探索出了阅读与积累不定时评价纲要

探索出了校内校外阅读的内容、形式,评价的方法和实施评价的责任人。

3.开展了五个“1”活动推进课题实施。

(1)每周一节阅读积累课,使阅读时间得到保障。全校每周定期开展一节主题阅读指导课,每月利用一节课开展阅读。

(2)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各年级教研组根据单元主题和年级特点,举行同年级各班级之间的读书交流。

(3)每期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建立大语文观。各年级每学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建立了大语文观。

(4)每学期一次比赛,提高班级阅读质量。学校教导处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年级内朗诵比赛。

(5)每学期一次阅读主题队会,搭建好书共读平台。全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举行经典图书交易会,为学生搭建好书大家读的平台。

(三)物化成果

1.课题组方面

(1)编写出一套与语文教材配套的《“1+2”主题阅读与积累同步诵读》。

(2)探索总结出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积累的过程性检测纲要,编写出试卷。

(3)自编教材和S版教材的结合点   

2.教师方面

整理出教师优秀文集、教材使用典型案例集、讲座集、研讨课集、读书心得集。

3.学生方面

发表习作集、优秀小报集、手抄报、读书笔记、读书交流PPT集。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视觉新

“1+2”立足于教材,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同步阅读与同步诵读积累同时进行。

(二)思路新

课内外有机结合,课堂内与语文课堂有机整合,结合单元训练点,以同步阅读和同步诵读为基础,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课堂外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开展个性化阅读,自主积累。

(三)方法新

阅读教学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依据单元阅读主题的关键词,把传统的教教材变为有效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延伸。

四、成果效果(主要内容:成果实效,推广范围)

(一)成果实效:

1.学生方面:

(1)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课余时间主动阅读的人数、人均家庭藏书量,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都在呈较大上升趋势。

(2)养成了阅读习惯。学生养成了爱读、乐读、会读的习惯。

(3)提高了综合素养。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内容转向经典名著。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在省市区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

2.教师方面:

(1)转变了教学观念。充分理解了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实践性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了“主题阅读”方法,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学修养有更大发展。

(2)提升了教学水平。在市区级比赛中,多人获奖。13人加入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多名老师被选为省市区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培训合格。

(3)提高了科研能力。在课题的引领下,各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微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提高了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1)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实施。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大胆实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兴趣、探究精神、创造力的培养,为学校进一步深化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了一流的书香校园。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卓有文化特色的校园

(二)推广范围:

该成果适宜在城乡小学1-6年级推广实施。

五、问题与思考

1.如何寻找合适的拓展阅读材料,整合教学资源是本课题研究的后续研究。

2.如何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自读自悟,是该课题永恒地追求。

3.教材编排过程中,教材编排内容不够广泛,年段特色不够明显。

 

撰稿人:郝轶梅

审核人:宋宝平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