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 “2267”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马冲口小学
完 成 人:周宁 陈秋萍 李秀英 邓利 张惠君
成果来源:大安区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由我校承担的区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于2010年3月申报并于同年5月经区教育局批准立项,2010年5月正式开题实施。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全体课题组教师求真务实,严格按照本课题《开题报告》和实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取得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的“2267”策略操作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于2014年12月顺利结题。这一成果在我校其他学科和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广运用中,又不断提炼并丰富了认识性成果,改进并完善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的“2267”策略操作性成果。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前提。
2.“三结合”,即“课内外结合”、 “家校结合”、“学科结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保障。
(二)操作成果:
总结出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的 “2267”策略。
1.“2267”策略中的第一个“2”是指以两个条件为基础路径。
(1)课程资源的合理筛选与运用。通过调控激趣提高阅读效率。
(2)开展各种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阅读能力。
2.“2267”策略中的第二个“2”是指以两种阅读形式为实施载体。
(1)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阵地,操作策略是:
导——读——划——讲——写——演
(2)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操作策略是:
选——读——悟——问———累 ——诵——展
3.“2267”策略中的“6”是指课内阅读六步法。
(1)导
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
(2)读
一是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3)划
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划,划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
(4)讲
抓重点,多精讲。找规律,教方法。多朗读,找体验。找重点,练思维。
(5)写
采取日记、周记、读后感、仿写、缩写等多种形式,其中可以写出学生认为书中不足的地方,或者写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即便是三言两语也可以。
(6)演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把课文改编成戏剧、课本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排练课本剧能培养学生的想象、编排和语言创作、情感的协调等能力。
4.“2267”策略中的“7”是指课外阅读七步法。
(1)选
在课外阅读中,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要做一定筛选、甄别,教给学生选书的方法:一看书名、目录、简介,是否符合。 二看内容是否有新意,有自己的观点。 三看作者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及本书销售量。
(2)读
教师有意指定书目,推荐学生阅读,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悟
以读引悟,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读通、读懂、理解、拓展。
(4)问
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5)累
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有集中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捐赠1—2本书,供全班同学借阅;实验教师还为学生搜集大量的优美句段,分类印发给学生,供学生阅读背诵等。
(6)诵
对一些经典篇目,都要求学生读熟,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
(7)展
①开展七彩晨会活动。
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语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三)物化成果:
课题组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的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课题组教师通过区教研平台,展现了多次研究课、公开课,形成了《实验教师公开课、研究课及教学设计集》、《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实验教师论文集》等。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1.拓展了阅读教学的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由语文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2.开发了阅读教学的资源。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有机结合。
3.丰富了阅读能力培养的外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2267”阅读策略中,不但获得了阅读方法,而且形成了思维导图。
四、成果效果
(一)实验班的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培养、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1.提高了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2.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意志品质
3.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等语文阅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2.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四年来课题组教师报送的教学论文到省市、教科所参加语文优秀论文评选,获国家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省一等奖3篇、省二等奖2篇,获市一等奖5篇、市二等奖10篇,在省级刊物发表4篇。
(三)学校方面
1.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区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于2014年3月创建为区首批课改示范校 。
2.学校综合实力得以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先后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年度考核二等奖;市、区优秀少先队集体;组织的活动多次获省、市一、二等奖;四年来接受市、区教学质量抽查,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
(四)社会方面
1.办学效益得到家长、社会普遍好评。
2.实验教师和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名主研教师被区委区府评为“名教师”,并荣获“川南十佳师德高尚好老师”称号;另一名主研教师被区委区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还有一名主研教师被区教育局评为“师德标兵”、“十佳优秀教师”。实验教师和学校在区内外得到广泛认同。区内有许多学校前来观摩学习,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内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多次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此课题研究成果还适合在初中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借鉴推广。
成果的实施范围是我校3—6年级语文学科,并辐射到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现已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运用。
另外,该策略还在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推广和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与我校结对的某某中心校,推广运用该策略后,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某某村小将本课题中所涉及的读书活动——经典诵读在全区村小现场会上加以推广,还得到自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五、问题与思考
1.基于多数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怕阅读,一见阅读题就头疼,更谈不上细心阅读的现象。不少低年级学生处于“偶尔阅读”的状态,中高年级学生“经常阅读”的也仅占三分之一。
2.基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较低的情况。
3.基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阅读教学方法陈旧,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等状况。
撰稿人:周宁
审核人:林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