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外国语学校
完 成 人:黄红旭 张华春 何纯才 王光清 刘敏
成果来源:2010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社会背景
2002年,国家禁毒委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毒品预防教育要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全面展开。 当今世界,毒品呈泛滥蔓延趋势,正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了严重的国际性公害。随着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经日益明显地成为最容易受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多数,初次吸毒年龄已降至9岁,甚至更低。同时,中学生对毒品的概念、毒品的分类、常见的毒品、防毒的方法、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等知识了解较少。而且,一些中学生在毒品问题上存在错误观念,如:“毒品离我很遥远”、“沾染毒品不可怕”、“自制力强就能轻易戒掉的”等等。他们对当今出现的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了解很片面,有的还认为偶尔吸食就像赶时髦似的很“酷”。
(二)现实背景
我校地处老城区,学校周边困难企业较多,棚户区成片存在。据调查,学校周边吸贩毒人流相对密集。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初高中生多是二类生源,学生多以农村学生、城镇贫困学生为主,其特点是“三多一少”,即:学生父母为困难企业及下岗职工多、离婚或残缺家庭多、问题学生比较多、优生相对较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是毒品侵害的易感人群。进行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实践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二、成果内容
在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课题组反复摸索,不断总结,已初步形成了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 “七个整合”和“十个一”的教育模式,达到“三知道一自觉”的认知效果。
(一)认识成果:“三知道一自觉”。
1.知道毒品常识及种类。
2.知道毒品的危害。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3.知道毒品的有关犯罪。
毒品犯罪主要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及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及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会追究刑事责任。
4.自觉抵制毒品。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2)要不断加强对文化、科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认清毒品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危害以及吸毒者最终将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认清戒毒的痛苦与艰难。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绝不吸食第一口。
(3)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平衡的能力。做到不要因猎奇而被人引诱吸毒;不要因赌气而吸毒;不要为解决病痛而滥用药物。
(二)操作成果:“七个整合”,做到毒品预防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十个一”活动,做到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化 。
1.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合。
2.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整合。
3.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4.与学科课堂教育整合。
5.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
6.与家庭教育结合。
7.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整合。
8.“十个一”活动,做到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化 。
聘请专家进校园,听一场报告;看一部电影、电视或 VCD ;看一本有关禁毒的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禁毒的资料,并推荐给其他同学。开辟学校教育网页专栏:“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参观一次戒毒所;做一次禁毒调查;出一期板报、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写一篇心得、组织一次征文;组织一次禁毒知识竞赛或禁毒知识有奖问答;开展好一次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或晨会;上好毒品预防教育第一课。
(三)物化成果
1.一份研究报告:“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
2.一本校本教材:《自贡市外国语学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读本》。
3.一个教育网页专栏:“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在学校网站上建立)
4.一本综合成果集:①参研人员相关教研论文。②学生参与毒品预防活动集锦。
5.一个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实施方案。
6.一间规范化的禁毒教育成果陈列室。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由自贡市外国语学校承担的市级教育科研项目《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实践研究》,于2008年12月由自贡市教育局立项,2009年10月在学校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课题组经过五年实践,完成计划的各项研究任务。由自贡市教科所组织的专家鉴定组在组长蒋先梅的带领下,对课题进行了现场会议鉴定,形成了“二有二实”的鉴定意见。
(一)“二有”
1.有价值。
一是通过毒品预防教育,学生确立并增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学生基本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有利于探索学校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途径方法;三是有利于形成符合学校与区域实际的中学毒品预防教育方案、教育对策、教育建议等教育经验,发挥示范性导向和辐射作用。
2.有效果。
经过五年的实践研究,我校已达成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毒品预防教育“三知道一自觉”基本要求——让学生知道毒品的常识及种类、毒品的危害、毒品的有关违法犯罪、自觉抵制毒品的必要性。这让中学生远离了毒品,改善了学生成长的内部、外部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课题研究浓厚了学校“科研兴校”的氛围,推动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二)“二实”
1.过程真实。
2.成果实用。
课题研究工作历时五年,在全校开展以毒品预防教育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经过反复修正、实践、改进,初步形成了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七个整合”和“十个一”的教育模式。该成果是该校在大量实践教育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有自己的特色,可操作性强,适合在我市同类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中推广应用。
四、成果效果
我校课题《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就是以毒品预防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让学生了解毒品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让学生明确拒绝吸毒应当从拒绝吸烟开始,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让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调查与研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让学生担负历史责任,以减少毒品蔓延。中学生热情高,社会责任感强,接受毒品教育后,比将成为反毒禁毒的一支有生力量,利用好这一资源,对遏制毒品的发展蔓延、促进社会稳定是大有裨益的。
五、问题与思考
在市区禁毒部门的支持下,在市教科所专家组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通过课题主研人员及参研教师的积极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概括起来就是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引起重视: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开展相关工作要常态化。
(二)课题研究的顺利运作,资料收集整理要经常化。
(三)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协调行动才能取得实效,形成长效机制。
撰稿人:黄红旭
审核人:何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