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七届(2016年) >> 浏览文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和平小学校

完 成 人:王强  梁玉兰  赖修莉  曹熙明  徐寿仙 

成果来源:2008年大安区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外出务工,他们把孩子交给其他亲人照管,且多数是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过日子。这样,在农村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缺少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导致在学习、生活、行为、心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留守儿童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性格内向、自卑、抑郁、孤僻、偏激、怪异、暴躁、懒惰、消沉、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经常与别的儿童闹矛盾、不完成作业、损坏公物、交友不分良莠、沉迷游戏、说谎及暴力倾向等,个别学生还有偷窃行为。

基于此,我们认真地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的实验课题。其目的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  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意识增强了,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育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2.  通过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自理能力增强了,生活信心更足了,自护能力提升了,行为更加规范了,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二)操作成果

1.建立了“111”留守儿童服务模式,效果明显。

一是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服务站。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组织关爱活动,与家长、监护人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

二是设立了一个“悄悄话信箱”。 让留守儿童通过悄悄话的形式,诉说心里的委屈、自己的愿望、需要的帮助等。

三是设立了一个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2.建立了 “33333” 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即“三帮扶”、“三沟通”、 “三知”、“三勤”、和“三多”机制。

“三帮扶”机制即乡政府的有关领导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主研人员、实验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三帮扶” 机制增强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信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政府、老师和同学的温暖。

“三沟通”机制即实验教师定期与监护人(父母)进行沟通;实验教师定期与社区进行沟通;实验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三沟通”机制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三知”机制即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三知”机制促进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勤”机制即实验教师勤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实验教师勤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实验班、学校、政府和相关部门勤开展关爱活动。“三勤”机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多”机制即学习上多辅导,多鼓励,多督促。“三多”机制帮助留守儿童提高了学业成绩。

(三)物化成果

1.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档案,档案中记载了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的工作。

2.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点滴经验,撰写了研究论文和经验文章,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

2008年4月,徐寿仙老师撰写了《浅谈加强农村单亲及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建议》,同年10月,梁玉兰老师撰写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与帮助机制》,陈碧英老师撰写了《新形势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赖修莉老师撰写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参加市级比赛获三等奖。2010年3月潘利华老师撰写了《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曹熙明老师撰写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点滴》。同年5月陈碧英老师撰写了《留守儿童教育经验点滴》,胡志红老师撰写了《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点滴体会》,2010年6月陈伯胜老师撰写了《浅谈留守儿童的特点与教育》,同年7月钟敏老师撰写了《留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黄建兰老师撰写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唐玉泉老师撰写了《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注重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从而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四、成果效果

本课题成果适合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实施。在大安区教育局公文传输系统挂网交流推广。

(一)帮助留守儿童正确地面对家庭现况,树立生活的自信和勇气。

(二)激发留守儿童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情趣。

(三)帮助留守儿童找回缺失的亲情,构建亲情补偿教育模式。

(四)让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培养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六)为今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五、问题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也遇到一些问题,如: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寡言少欢,实验教师花了许多精力教育引导;宣传力度不够,还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监护人文化底子薄,教育观念滞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影响了教育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将把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附诸实践,继续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撰稿人:曹熙明

审核人:陈晓波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