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科学设计的“四三三”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永嘉初级中学校
完 成 人:刘代根 宋利宇 古模祥 伍恒峰 林启伟
成果来源:2012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本成果为自贡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科学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于 2012年9月立项,2014年7月结题,历时2年,最终形成“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科学设计的‘四三三’策略”的研究成果。
我校自2010年以来,各学科教学中一直使用导学案,我们发现现有的导学案设计还不太适应大安区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
1.导学案模式程度过高。
2.导学案契合程度不够。
3.导学案练习倾向过强。
二、成果内容
(一) 操作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总结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的“四三三”策略和四种课型的导学案设计模式。
1.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的“四三三”策略
(1)遵循四个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②层次性原则。
③问题化原则。
④导学性原则。
(2)突出三个重点
①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中问题的来源包括教师课前预设、学生自学提出和课堂中自然生成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甚至是经过一段时间课外探究、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解决。
②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小结、小组讨论小结、教师归纳小结等。小结呈现的方式有文字表述、统计图、表格、结构示意图、概念图、甚至实物等。内容上包括知识、方法、反思、生成的问题、实验的成果等。
③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主要针对课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占90%。达标检测题来源于教师原创、教材练习题改编、历年中考题、各校交流试题、模拟题、错题库、校内资源库、网上资源等。达标检测题量原则上10道题,多数学生能在8分钟内完成。达标检测采用限时检测,每节课用10分钟左右,教师随机抽查不低于25%,并利用课间进行批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用于指导下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检测卷贴在教室后面,供大家学习,供学习委员和小组长计分。
(3)采用三个步骤
①设计。首先自主备课,形成初案。然后集体备课,修改初案。
②检测。首先是课前检测,然后是课堂检测,最后是公开检测。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三次检测,可以减少。
③优化。首先是自我优化,然后集体优化。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学生、教师、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2.初中生物教学中四种课型的导学案设计模式
(1)新授课。新授课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课型,其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为:

(2)实验课。实验课的重点在实验探究,其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为:

(3)复习课。复习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自学检测,发现学生的疑惑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解决问题,并通过知识小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4)练习课。练习课是在复习课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把练习课分为纯练习课和讲练结合课。纯练习课注重课堂检测环节,对练习题设计重点在难度的把握、练习的形式。讲练结合课注重课堂检测和问题探究两个环节。
(二) 物化成果
编制了适于农村初中使用的《生物学》新授课、复习课导学案集,共八本导学案。
制成了初中生物4册书的导学案的电子版。
刻录了5节课课堂实录光盘。
三、成果创新点
本成果强调了导学案设计的动态开放过程。导学案设计是一个随着学生、教师、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呈螺旋上升的动态开放过程。
四、 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学生方面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 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3) 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
2.教师方面
(1) 导学案的设计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2) 导学案的设计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3) 导学案的设计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3.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学校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
4.社会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区内、市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4年学校被自贡市教育局评为“自贡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
2016年6月,“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科学设计的‘四三三’策略”获得自贡市教育局第七届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
(二)成果推广范围
成果的推广范围:在永嘉中学,该课题成果带动了其他学科导学案设计的优化。在大安区范围内,该成果已在全区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五、 问题与思考
该课题对导学案设计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解决好层次性问题,解决好如何用好导学案的问题。
撰稿人:宋利宇
审核人:古模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