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完 成 人:陈丽霞 苏春荣 代 乔 吴 雪 李吉光 刘 静
成果来源: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成果解决了我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现状分析、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辨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和建议,提供了“中职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主要解决以下具体问题:
(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是教育者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不够全面,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完全遵循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开发数量不够、资源不足。
(二)教育路径不全、方法欠佳的问题。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不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学校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当下,教育仅限于学校而脱离行业企业,没有追踪到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没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原则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三)重视不够、师资薄弱的问题。一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普遍存在“重德轻心”或“以德代心”或将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等工作误区;二是心理教师数量匮乏,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成果形成的过程
(一)问题导向、成果萌芽
1.成果萌芽于现实问题。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成果源于解决现实问题。
2.成果萌芽于政策落地。成果契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精神,是落地实施并细化“纲要要求”的重要策略。
(二)实践探索、形成成果
1.开展问卷访谈、文献政策等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内容体系(见图1)。

2.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落地实施《指导纲要》并补充完善、调整优化(见图2),总结提炼出“2跟进4途径8方法”的教育路径和方法。

3.实践研究中形成的活动课例、辅导室建设方案及意见、制度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
(三)总结提炼,成果成型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三项原则。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对象中职学生的类型特点,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以下三原则:一是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学校的教育培养和企业的管理培养相结合。
2.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做好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为中职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其功能定位有别于普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而是重点帮助中职学生疏导与解决除学习以外的关于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实训实习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培养其职业心理素质。
3.“实习追踪、校企共育”是落实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途径。
区别于普通教育,实训实习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必须环节,是学生接触社
会,体验职业,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变化。除了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此关键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操作性成果
通过实践研究,课题组总结形成“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1248’实施策略”,该策略包括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见图3)。即1核心——以“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2跟进——学校企业2跟进,4途径——课程教学、心理辅导、学校文化、校企共育4途径,8方法——专题教育、学科教学、辅导室建设、辅导与咨询、营造氛围、丰富载体、实习实训、建立机制等8种方法。
图3 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策略
1.1核心——教育内容以 “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
课题组提出“以‘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见图4),依据《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几个维度:自我认知、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兴趣爱好、技能能力,将这些维度落实到三个年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内容如下:

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该内容体系(图2)设计了相关主题的活动课并形成了三年的课程计划(见表1):
表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表

2.“2跟进4途径8方法”——教育途径与方法
课题组提出的教育途径为“学校企业”2跟进、“课程教学、心理辅导、学校文化、校企共育”4途径(见图5),提倡将教育空间延伸到企业,教育时间追踪到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期,特别体现校企共育;课题组提出的围绕4条途径,采用“专题教育、学科教学、辅导室建设、辅导与咨询、营造氛围、丰富载体、实习实训、建立机制”8种教育方法(见图6),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全面性,更有效落实“三全育人”。

图5 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图6 中职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技术性成果(物化成果)
通过实践研究,课题组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的物化成果,部分成果荣获各级奖项。第一,创建了自贡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及相关运行模式;第二,(课程)资源类,形成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学科教学(渗透教学)教案等教学资源;第三,方案类,形成了《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方案、心理咨询个案报告;第四,制度类,形成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工作制度、校企共育一系列制度;第五,论文类,课题组成员撰写获奖或发表的课题相关学术论文。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适应岗位需求。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明显增强,逐步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适应能力增强,部分实验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以关注和干预。课题组使用专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抽样测评,从前后测数据结果spss21.0方差分析得以证实,成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发展教师成长齐头并进,心育水平提升。
全市中职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得以提高,德育工作得以改进,立德树人实效更加明显,用人单位的评价越来越好。实验学校自贡职校建设成为“自贡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并正式挂牌服务于全市未成年人。
(三)成果示范推广效应逐步扩大,社会效益明显。
成果的应用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社会效益日益提升。实验学校多次接待同行参观学习,交流职教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省市关工委、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调研,高度认可;同时,改革成果的推广推进了省内部分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交流,部分创新做法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五、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实现了实践创新,体现在突破陈规,独立形成了中职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补充、完善了《指导纲要》等政策部分陈旧的教育措施,更具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实施策略形成。具体的创新点如下:
(一)教育内容的创新——以“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二)教育途径的创新——“校企共育”。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实施策略的操作性强。
(四)教育影响的创新——成果的可推广性高。
撰稿人:陈丽霞
审核人: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