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七届(2016年) >> 浏览文章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127”策略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127”策略

自贡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校

  完 成 人:钟华、张岚、周洪波、钟永红、曾明珊

  成果来源:该课题于2011年6月14日立项为自贡市大安区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文件:大教发【2011】68号。2011年12月15日正式开题,2014年4月23日中期评估,2014年12月30日结题。课题历时3年,主研人员和全体参与研究的教师于2014年课题总结提炼出《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127策略”》成果,2016年5月本成果获得自贡市成果(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一、成果背景

课题组针对:基于解决集体备课存在问题的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学管理转型升级的需要。提出了《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成果旨在解决集体备课中个人代替集体的问题 ; 解决集体备课脱离实际的问题;解决集体备课人员少研备难的问题;解决集体备课技术性问题;解决集体备课随意性、盲目性问题。

    二、成果内容

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127”策略》成果:

“1”是指提炼出了“一课同构,个性再创”的认识成果。

“一”是同一理念,同一教学模式下的个性化再创加工 。一课同构是指教师对同一个备课内容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构思,同伴间通过集体研讨、思维碰撞、智慧整合在求同存异的框架下形成基本统一的教案;个性再创是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学生实际、教学资源等对统一稿进行再创加工形成个性化特色。其中,一课同构是集体备课的本质,个性再创是集体备课的精髓。

“2”是指集体备课的“两个流程”操作成果

适用于新备课的流程一:

制定计划----主备初稿----集体研讨---- 个性教案----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资料存档

在研究的过程中,在第一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在资源库里收集了小学1-6年级各学科的所有集体备课教案。同时,由于课标要求、教师经验、教学对象、教学资源等的不断变化,资源库里已有的教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总结出了适用于资源库储备的集体备课第二流程。

适用于资源库储备教案流程二:

质疑----探疑---- 释疑----加工----实践----固化----存档(流程二是对流程一的升级优化)

1.质疑是指主备人对储备教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教师经验和教学条件的变化对原备课教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或设想,并发给同组教师探讨。

2.探疑即教师根据主备人提供的储备教案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再学习,并思考主备人提出的问题,与同组教师在校园集体备课网上交流探讨,最后主备人收集梳理相关问题,在下一步的会议探讨时共同释疑。

3.释疑先由主备人说课,然后就主备人提出的中心问题和同组教师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并对原备课教案进行辩证地扬弃与优化。

4.加工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情况对优化后的教案进行再创造,形成符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性风格的教案。

5.实践就是教师把经过自我加工创造后的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6.固化是教师个人对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加以反思研究,记录在案,再次固化为定稿教案。

7.存档是最后教师将集体备课中形成的教案、记录、反思等及时上传、上交到校园集体备课网、教导处,分类归档存储。

“7”是指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七结合”策略

结合一:个人研备与集体研讨相结合(解决个人代替集体的问题)

个人研备是指主备人首先按备课要求在集体备课资源库里选择备课初稿,提出备课中的困惑与问题并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发给同组教师。同时,组内教师与主备人在集体研备前同步研究备课内容,然后再思考主备人提供的初稿、课件及问题,最后拟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个人研备结束后,我们将进行集体研讨。我校每周每个备课组会自定时间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内容主要有:主备教师解读初稿,主备教师提出质疑,组内教师各抒己见,分歧意见深度研讨,修订形成统一教案。

集体研讨的形式有:组内成员集中研讨,备课群内网上研讨,部分教师闲聊研讨,领导下组参与研讨 。

这种在个人研备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研讨,充分调动了组内所有教师参与备课研讨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主备人个人教案代替集体备课教案的问题。

结合二:智慧整合与个性加工相结合(解决教案过于统一的问题)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学生情况对集中研讨后的第二稿教案进行个性化加工,加工的主要内容有:对导入新课、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认知方式、教学诊断、教学资源、知识拓展、时间分配、媒体手段、课堂调控手段的加工处理等等。这样,经过在集体研讨后的个性加工,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又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较好地解决了教案过于统一的问题。

结合三 教学实践与反思修订相结合(解决集体备课脱离实际的问题)

教学实践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的实践活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后还必须进行全面的、深度的课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教学策略是否利于教学,教学理念原则是否渗透,预设与生成是否吻合,课堂调控手段是否得当,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媒体手段使用是否有效,自我加工处理是否合理,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种教学与反思的有机结合,解决了集体备课脱离实际的问题。

结合四 学校研备与校际研备相结合(解决人员少研备难的问题)

这是解决小学校、小学科集体备课“难以实施”较为有效的手段。研备的主要方式有:类似学科开展集体备课 ,利用校园网络、联合同类学校集体备课。通过校内互动、校际联动的教研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小学校、小学科集体备课“人员少研备难”的问题

结合五 效果评价与评价导向相结合(解决集体备课盲目性的问题)

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要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集体备课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我校的集体备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制度的执行方面,研究方面,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课后反思与修订情况的评价。这种建立以集体备课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和对完成情况效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集体备课的盲目性问题。

结合六 培训指导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解决集体备课缺乏技术性的问题)

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集体备课培训,可以使教师熟知集体备课的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提升教学教研能力。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专家培训、教师自主研修培训以及外派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念、转变方法、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有效地解决了集体备课缺乏技术性的问题。

结合七 主动参与与管理考核相结合(解决集体备课随意性的问题)

要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首先要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其次要增强教师集体备课的自律性。另外,管理考核方面,我校主要采用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模式,管理中采用了集体备课的规范性要求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导向性的学术管理”和集体备课制度化考核的“刚性管理”。这样,通过教师主动参与与学校管理考核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

在集体备课研究中,除提炼出“127”成果之外,我们还建立了集体备课资源库,形成了集体备课手册、论文集、反思集等物化成果。

  三、成果创新点

关于集体备课的研究,省内外主要侧重于流程方面,而我们研究的创新点是:

(一)整合研究力量,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提高。

学校开展集体备课主要目的整合学校所有教师资源,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智慧,发挥个人教学中优势,与同事一道弥补自己劣势,共同探讨解决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提升。

(二)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库,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校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库,是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资源库里教案和课件是经过教师们集体研讨形成,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进行修订后的定稿教案和课件,每一学期都会更新,更优秀的教案和课件进入集体备课资源库。这对所有教师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探究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成果,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转型升级。

学校课题研究形成的课题成果《提高小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策略》,经过实践检验,在市区范围内推广,各学校一致认为课题成果可操作性强,实施简单易行,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原来的条文式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型升级。

四、成果效果

1.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4.提高社会影响力。

(1)课题成果得到市区专家好评。他们肯定学校扎实有效推进“真研究”,理念新,手段多,真正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体现有效性,课题成果丰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2)课题成果全区现场推广。本成果适合于基础教育段小学各学科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主要在本校语文、数学、艺体学科实施,并辐射到其他学科。2015年12月23日在自贡市大安区进行《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127”策略》课题成果推广。目前先后有20余所中小学到大安小学观摩学习集体备课。2016年2月大安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校决定:该课题成果在全区中小学各学科集体备课中推广运用。要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运用好课题成果,让课题成果发挥最大效益。2016年9月29日,在自贡市教育工作会上,杨晓斌校长做课题成果的交流发言。向全市各中小学介绍学校教育科研的情况,特别介绍《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127策略”》科研成果,引起各兄弟学校的共鸣,认为学校该课题成果可操作性强,可以提高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问题与思考

1.如何以集体备课研究为载体,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如何通过对集体备课的培训管理,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向学术管理的转型。

3.如何促进集体备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

4.如何促进集体备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撰稿人:周洪波

审核人:柳大勇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