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133”策略
(自贡市教育局第七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仲权镇中心小学校
完 成 人:赖兴高 万波 林萍 胡晓勤 刘伯高
成果来源: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金项目课题
一、成果背景
针对农村孩子,作业中的问题,我们对小学三、四年级S版语文、西师版数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配套作业,以及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学习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
1.部分配套作业内容过于城市化,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学生难理解,完成兴趣低、完成难度大。
2.部分配套作业形式单一,学生缺乏练习兴趣。
3.部分配套作业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的作业不足,难以满足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那么,能否在不违背课标要求的情况下,开发出符合农村孩子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作业,作为现行教材有益的补充呢?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丰富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是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教材中一些不太符合农村孩子实际情况作业的修改,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完善自我、体验成长的生长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
2.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作业的要求是“精做、少做”。不利于农村学生理解的问题进行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修改,打通了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二)操作成果——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133策略”。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133策略”是指:“1个中心、三种方法、三个步骤”。
“1”个中心:即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时紧扣“生活化”这个中心。
通过“生活化作业设计”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农村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等方面的健康“生长”,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3”种方法:即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三种方法。
(1)收集法:即通过现行教材、课外资料、学生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实践等,
收集整理出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特点的作业。
(2)修改法:即把现行教材、课外资料、学生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实践中收集的作业,通过变换场景为本地学生熟悉场景、增添本地学生熟悉的人物、地点、事物、故事等元素的方法,修改为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特点的作业。
(3)创编法:主要针对教学内容中实现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题目缺乏或偏少时,按照目标要求,新编写一部分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特点的作业。
“3”个步骤:(1)选择——(2)设计——(3)校正。
第一步:选择,即选定需要修改的作业内容。认真分析教材、课标和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具备生活化修改价值的作业内容。
第二步:设计,即思考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形式。
一是设计完成的方法。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常用方法有收集法、修改法、创编法三种。
二是设计完成的形式。生活化作业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作业完成方式应多样化,例如读一读、猜一猜、画一画、帮一帮、做一做、量一量、小调查、小设计等。
第三步:校正,即针对设计出的题目进行精细化修改、校正。
针对设计的题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精细化修改和校正。①三维目标是否准确;②作业中的场景、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③作业完成的时间是否恰当;④作业完成难易程度是否适中;⑤作业描述的语言是否浅显易懂。
(三)物化成果
1.《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学生用本)》范本一套。
整套《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学生用本)》共12册,包括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三个学科的三、四年级上、下册内容。按小学三、四年级S版语文、西师版数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按序编排,它是对现行教材中练习题的有效补充,不属于同步作业。
2.《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教师用本)》范本一套。
整套《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教师用本)》共6册,包括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三个学科的三、四年级,未分上下册。它是在《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学生用本)》基础上,对每个题目增加“设计意图”、“应用时机”、“操作说明”三个项目,方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同时对题目中相关生活元素可以替换成不同学生熟悉元素等情况加以说明,教给了教师进行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简单方法。
三、成果的创新点
1.多学科整体推进。
关于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研究在省内外所见到的都是单独的针对某一个学科的研究,填补了农村小学多学科同步推进策略。
2.形成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操作策略。
形成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133”策略,即:“1个中心(生活化)、三种方法(收集法、修改法、创编法)、三个步骤(选择—设计—校正)”。
3.形成了两套作业设计范本。
收集形成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教师用本)》和《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学生用本)》两套范本。
四、成果的实施范围和推广范围
(一)成果的实施范围
研究成果主要在我校3—4年级的所有学生中实施,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共20个班级中推广应用,参与研究的学生常年保持在1000余人。常年参与研究的教师有20多人。
(二)成果的推广范围
1.学校内部推广,效果明显。
研究周期内课题组教师每期在校内公开课展示课题成果,实验班级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普遍认可,非实验班级教师纷纷学习、效仿。
2.同类学校推广,深受好评。
一是利用城乡共同体活动平台,二是利用农村片区教研活动进行了片区推广。
3.媒体推广宣传,颇受赞誉。
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分别利用新媒体推广宣传。利用传统期刊通过发表分享成果。
五、问题与思考
1.农村小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2.教育科学研究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3.如何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农村校园文化?
撰稿人:赖兴高
审核人:万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