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六届(2014年) >> 浏览文章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狮市镇中心小学校

完 成 人:钱来潮 郑  英 许  波 黄  静 王朝勇

成果来源:2011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本成果是在县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中产生,课题于2011年4月开题,2013年6月结题,研究时间两年半。经过研究人员持之以恒的研究,提炼出了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对学困生要给予正确的认识

学困生的“困”是暂时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到学困生今日的困局。 “困”是局部的,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困生。脱“困”的不仅是学业,更是人格,脱困不仅仅在于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培植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困生置之不理,学困生就会对教师视作路人,就更不会喜欢教师讲授的学科。所以,教师把爱播撒在学困生心头,培植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引起学困生情感上的响应,就会使学困生对教师“情愈浓”,对学习“情愈浓”。

(二)操作成果

通过研究,总结出通过打造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以及利用班集体和家庭两种力量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策略。

1.打造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1)建设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

自制教具,邀请学困生做老师“小帮手”。如作文教学,让学困生从家中带来两只小兔、一盆鲜花作为实物在班级呈现;科学课中对叶片形状的教学,邀请学困生一起事先采集备用;讲授《平均分》,让学困生从家里带来胡豆、玉米帮助教学。

联系生活,聘请学困生做“小老师”。 如讲授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让学困生(家里有一个农村小商店)给全班一个题目:一个小店进某种货物多少千克,头一天卖出去多少千克,第二天卖出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这个题目是他提供给班级的,他自己要会做,他还要给其他同学讲,所以他必须先要思考请教弄懂。

运用所学,引导学困生做“小能人”。 教学《走向生活》,安排学困生采访校长、镇村干部、父母等。教学《如何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带领学困生在大街、报刊中寻找错别字。

(2)建设体验式的课堂

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思考,从中认识事物,发现特点,用自主发现来代替教师的反复讲解。常用方式有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谈一谈、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在讲授《扩大与平移》时,让学困生观察图画、上台测量、动笔勾画、谈谈思路等,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

(3)建设快乐课堂

让孩子在“玩”中乐,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如组织学困生完成“看动作、猜成语”的游戏,学困生表演“呆若木鸡”“张冠李戴”等动作让同伴猜,轻松而迅速地完成作文素材的积累。重视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提问。学困生主要对应的是低难度问题和少许中等难度的问题,对于重难点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降低学困生焦虑程度。如老师在讲授多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分解成几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适当引导和提示,让学困生轻轻跳一跳摘到果实。

(4)建设合作学习的课堂

合理地进行学习小组建设,把学困生安排到每个小组中,然后挑选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同学任组长,明确组长职责,明确组员分工,最后规范操作程序。具体做法是:出示课堂三维目标—小组长安排本组任务—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各小组主动展示—学生点评和质疑—教师补充点评。

2.教师课外对学困生给以指导

懒惰的,教师勤督促;学习习惯有问题的,教师帮助矫正。课外辅导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个别辅导”的原则,相同问题集中辅导、不同问题个别辅导。另外,建立辅导记录册,详细记录辅导情况,把学困生成绩做成折线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学困生成长经历。

3.调动两种力量—班集体力量和家庭教育力量

(1)调动班级力量

①创设关爱学困生的良好氛围。教师以身示范,处处关心学困生。要求班级关爱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给学困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组织学困生“才艺展示”,展现他们在歌、舞、制作等方面的特长。

②同伴互助。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小组,提供《学困生辅导记录册学生分册》,指导优生设计巩固练习,记录优生辅导学困生的情况。

(2)调动家庭教育力量

①培训家长助其成长。通过学困生家长会、家访、打电话、设立接待日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有能力辅导和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提出不同的要求。

②强化沟通提高积极性。组织家长与教师间互动交流;组织家长和学困生之间的亲子活动;每月评选一位“称职家长”,每期评选一位“优秀家长”,大张旗鼓表扬并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

三、成果创新点

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属于当前农村教育现象热点研究,成果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强。

四、成果效益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健康成长

通过采取有效策略,有1/5的学困生迈进了年级优生行列,2/3达到了年级中等水平,4名学困生明显缩小了与年级平均水平的差距。实验班整体成绩的提高要高于其他两个班级。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帮助他们重拾自尊心,找回自信心,这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水平

主研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展示多姿多彩,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经验论文可圈可点。论文获市、县二等奖以上30余篇,优质课获县、学区二等奖以上10余节。一批年轻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三)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课题组转化学困生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我校各个班级的教学中,使我校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四)研究成果得到推广

研究成果首先在我校推广,随后接待县内8所学校的教师学习研讨,也应邀到县内6个乡镇开展交流,并在全县班主任工作会上作了专题经验交流。研究成果得到教育一线教师的认可。

五、问题与思考

(一)研究深度不够,成果创新点不够突出。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还有待继续推广。

 

撰稿人:钱来潮

审核人:王   彬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