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三途径五方法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旭阳镇西街幼儿园
完 成 人:范梅 苟立新 卢英 俞兰英 张湘丽
成果来源:2011年度自贡市教育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一)问题的产生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大都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生命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要解决的问题
1.传统幼儿教育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
2.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忽略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
3.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幼儿生存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幼儿自我生存、健康成长的需求。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日趋复杂,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培养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教育从幼儿抓起可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
(二)操作成果
课题组通过研究,探索出自我保护能力的“三个实施教育途径”、“五种教育方法”。途径和方法结合实际,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通过研究变幼儿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三个实施途径:
1.随机教育: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抓住契机及时引导。
2.课内外渗透:课内外运用实例进行教育,幼儿能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家园共育: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家长们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了家长们的责任感,达到了家园安全教育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种教育方法:
1.创设环境法: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幼儿不要跑等,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2.制度约束法:幼儿园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了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
3.自我管理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识地捕捉幼儿在不同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并创设情景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是对的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4.课堂教育法:各领域间互相渗透,特别是有关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必须是随时、随机进行,渗透在各类活动中。
5.活动体验法: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模拟游戏活动,参与一些校内外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三)物化成果:编撰园本教材《幼儿安全手册》、收集了《安全教育活动方案集》、《安全教育论文集》。
三、成果特点
1.时代性: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说明,培养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教育从幼儿抓起可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
2.实用性:通过半日主题活动、现场会等直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清楚的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3.可操作性: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具有社会效益。
四、成果效果
1.幼儿的变化通过三个途径五个方法的教育,大多数孩子积累了一些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得到了激发,自救自护的能力有所增强,基本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
2 .教师的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我们主要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还带动了全园其他教师的研究热情,科研兴园,科研兴教已成为我园教师自觉的需要。
3.家长的变化 家园共育,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改变了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安全知识,回家后督促和提醒家长,让家长感受到了我们科研研究的成果,
4.社会的反应幼儿园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特点,先后开展了两次县级以上的大型主题活动得到了领导、同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问题与思考
(一)我们掌握的幼教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
(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看问题不够客观、严谨,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
(三)加强园本教材的实用性。
撰稿人:范梅
审核人: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