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大安区燊海小学校
完 成 人:钟毅 严开敏 李霞 尤桂英 唐红
成果来源:2011年自贡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重视学生语文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意义深刻且任重道远的课题。
“厚积”方能“薄发”,学生的语文积累是提升语文素养、打下人生底色的重要手段。而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语言贫乏、词汇量少,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
(二)课题开展希望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
2.自主积累的意识差,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语言积累少,表达能力差。
3.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不能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教师方面
通过理论学习与观摩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学生方面
实验班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学业成绩逐步攀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和社会效应。
(二)总结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两课十法一结合”策略
1.课内课外的语言积累
(1)课内强化语言积累
(2)课外拓展语言积累
2.十法
(1)素读法
(2)摘记法
(3)剪贴法
(4)联想法
(5)串联法
(6)归类法
(7)发散法
(8)故事法
(9)游戏法
(10)合作法
3.一结合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三)物化成果
实验人员撰写论文共25篇参加全国、省、市、区评选并获一、二、三等奖,其中4篇在省市和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收集整理出《教学设计汇编》,收集教学设计20篇,《案例汇编》收集案例15篇,《实验研究交流文章汇编》收集文章27篇等编印成册。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初步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途径及方法,即:两课十法一结合
1.课内课外的语言积累
(1)课内强化语言积累
(2)课外拓展语言积累
2.十法
(1)素读法
(2)摘记法
(3)剪贴法
(4)联想法
(5)串联法
(6)归类法
(7)发散法
(8)故事法
(9)游戏法
(10)合作法
3.一结合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1)重说的训练,强化语言积累的运用。
(2)重写的训练,深化语言积累的运用。
(二)创新之处在于
1.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性语文积累。
2.通过比较研究,关注学生自主性语文积累的个案研究,探索出小学生语文积累的相关规律。
四、成果效果
(一)实验班的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培养、积累能力得以提升
1.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积累习惯。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在写作中灵活自然地运用。课堂上发言的孩子由实验前的10%提高到了70%。
2.学生在积累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爱积累、勤积累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5%提高到了85%。
3.形成了一定的语言选择筛选能力,有了初步的语言品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由实验前的85%下降到了25%。
4.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本课题不仅有效地培养、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辐射效应。实验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增强,学生在评选先进、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中都显现出较大的优势,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全区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均获佳绩。
(二)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探索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两课十法一结合” 的教学特色。实验教师承担了校级和市区实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等10余次。积极撰写教学经验论文,并通过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的形式,推广成果和经验,实验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
(三)学校综合实力、社会反响力得以提升
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立项开展课题科研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区前茅,获得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上述科研成果将继续在我校1—6年级学生中实施,并把经验推广到学校的其它学科教学中,以及推广到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五、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总结、提炼、撰写论文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2.在如何对学生的积累能力进行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积累能力的提高方面做得还不够。
3.训练方法对学习能力强、主动性参与性高的学生而言较实用,而对个别学困生则缺乏针对性。
﹙二﹚今后的设想
1.加强课例研究。通过示范课、研讨课、集体备课等形式,继续实验并探索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对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跟踪、调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大对外交流,积极吸取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
撰稿人:严开敏
审核人:钟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