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中学拒烟活动的创新教育方法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四川省富顺县城关中学
完 成 人:黄承联 聂晓枫 代 波 朱世全 程 松
成果来源: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本研究成果主要基于一些城郊乡村学校周边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人们对于烟草的“热爱”与依赖还很严重,对吸烟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也不够,难于坚决执行“禁烟”制度,部分教师又不能以身作则,一些家长烟民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加大了学校拒烟教育难度。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学校拒烟教育活动综合性较强,领导重视是工作保证,转变师生观念是学校拒烟教育活动关键。
2.通过创设校园无烟环境氛围,运用环境熏陶、榜样示范、教育引导等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以学校领导、教师们以身作则,彻底改变“禁烟”制度的执行难,强化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拒绝烟草诱惑的技巧,降低青少年的尝试吸烟率。
(二)操作成果
1.构建拒烟教育“三个保障”
(1)体制保障。成立“拒烟协会”领导组织机构,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
(2)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拒烟教育活动制度保障。制定健全、完善的《无烟校园》系列健康教育规章制度,保证拒烟教育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执行保障。抓住班主任、宿管员、拒烟监督员等关键人群,采取“内治——转变观念”、“外治——拒烟制度”兼备教育,提升拒烟教育效果;设立小天使拒烟监督员和校园巡逻队,监控好重点区域环境;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定期检查、随机检查、日常督查。
2.“两改两结合两参与”德育教育新模式
(1)以“六类常态活动”为核心载体
由班级组织拒烟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学生会校园广播每周一次健康教育、每月一次拒烟教育;教职工政治学习、升旗仪式每月一次宣传“拒烟活动;各学科每学期一次拒烟专题活动,将“吸烟危害健康”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两改两结合” 教育模式
“两改”即改灌输式教育为学生主动参与,改知识教育为行为引导,由“堵”到“疏” 改变以往常规的被动“说教”德育教育方式。“两结合”指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把拒烟、禁烟的宣传工作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改变单一的烟草毒害知识传授方式,以鲜活的吸烟有害健康实例、学生直观实验、亲身的调查经历感受等多种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让学生自觉自愿拒烟。
(3)“两参与”指师生全员参与、“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多学科共同参与学校拒烟教育。
三、成果创新点
(一)本成果目标指向性合符社会发展背景
本成果开展的一系列拒烟活动,以提高或强化师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杜绝学生吸烟,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培养健康下一代的重大责任。
(二)本成果创新学校德育教模式
1.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学校拒烟教育方法,在“无烟环境”中实现“两改两结合两参与”的环保教育新模式。
2.探索出了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拒烟教育方法。
3.借助于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拒烟教育”内容,加大了德育教育的力度,拓展了拒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4.加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积极支持配合是实现“无烟校园”的关键环节。
(三)本成果赋予德育教育新生命力
本成果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的拒烟教育,此活动既具启发性——以行为引导为主;又具参与性——生动活泼;也易于操作——受学生和教师欢迎;有可持续性——不多占课堂时间;可推广性——基本不需特别的经费,学校德育教育处会大力支持工作。为德育教育、开发德育校本课程都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四、成果效果
(一)本成果操作性强
通过创设无烟校园环境氛围、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运用环境熏陶、榜样示范、教育引导等教育方法,尤其是以学校领导、教师们以身作则,彻底改变“禁烟”制度的执行难,强化同学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提高同学们拒绝烟草诱惑的技巧,降低青少年的尝试吸烟率。
(二)提高师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校园吸烟率明显下降
教师吸烟理念和行为得以转变,杜绝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吸烟;通过学生与家长小手牵大手共创无烟家庭,强化了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
(三)让校园环境面貌更健康、清洁、和谐
(四)(四)创建无烟校园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是文明社会的要求
五、问题与思考
(一)本成果要求学校从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必须细化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拒烟教育。
(二)拒烟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措施、策略都必须在政教处统一全局安排部署下,以“六类常态活动”为核心载体。
(三)拒烟教育需要盯防关键人群和重点区域。
总之,拒烟教育活动对倡导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成果的继续研究还将任重道远。
撰稿人:黄承联
审核人: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