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充分拓展的课外阅读激活语文教学的实验性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旭阳镇富西学校
完 成 人:李东毅 龚云林 朱德文 古爱萍 黄玉华
成果来源:2011年度荣县教育科研项目课题
一、成果背景
虽然国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然而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却实在难以令人乐观。当前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诸多弊端,需要立即着手进行引导和规范。
本课题力图通过系统性研究和研究方案与策略的具体实施,充分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积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开拓空前广阔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强化“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打破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和以考试成绩考核师生的层层束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活的空间。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通过本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及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打破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张试卷”对语文教学的重重束缚,从而开发语文教学无限的丰富性这一核心理念。
2、学校必须放弃用统考成绩来考核休业年级老师的做法。这样才能部分地把教师和学生从“统考、统改、统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部分的还原语文教育本真的面目。
(二)操作性成果
1、四原则
(1)教学目标的“虚置”与“点化”的原则。
(2)教学准备的“边缘化”和“兴趣化”原则。
(3)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换位。
(4)课程的“常规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三流程
(1)课外阅读课型及基本流程,课外阅读课型主要有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鉴赏课和交流汇报课四种类型。
(2)常规性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课前 ① 确立拓展点。② 围绕拓展点搜集、整理拓展材料。③ 教师对学生课前的阅读进行指导、督促,并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
课中① 第一阶段:教师独自“领衔主演”。② 第二阶段:学生各自“领衔主演”。③ 第三阶段:学生“独白“(即用笔写出自己内心感受)。
课后① 推荐一些与拓展内容相关的篇章、书籍作为课后延展阅读材料。② 通过对学生写作片断的讲评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将课堂学习的成果扩大、升华。
(3)课外阅读辅助活动流程
辅助活动包括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的演讲、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文学社、图书室、阅览室管理等。① 确立活动计划② 资料收集筛选③ 活动实施交流④ 活动优劣评选⑤ 规范编制成册
3、四方法
(1)课前演讲。
(2)课后散问。
(3)周一播报。
(4)周末交流。
三、成果特点
上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将课外阅读资源有效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的途径与范式,填补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课题研究的空白。即语文课堂教学“四原则、三流程、四方法”。该成果适合义务段学校师生特点,操作性极强。
四、成果效果
本课题在实验期间(2009年3月—2011年12月)主要以我校初2009级(2)班、小学2006级(1)班为实验班级。课题完成结题后,课题组在中小学语文教研组以及全校语文教师的鼎力支持下,将课题成果渐次推广到学校的各个学段、各个年级,它为我校这两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随着眼下课程改革又一轮新的高潮的到来,我们坚信我校《以充分拓展的课文阅读激活语文教学的实验性研究>>的教育科研成果, 必将会在更大范围和更广泛的层面产生深刻和久远社会影响。
五、问题与思考
1.学习还不够广泛、扎实、深入
尽管制定了制度、成立了组织,推荐的书目理论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个体学习的深入程度不一,对学习收获的反思及运用于课题研究方面的努力还很不够。
2. 研究的定位、目标、重点还要更明确。
(1) 孩子们虽然看的书多,但往往更喜欢阅读一些快餐文化内容(卡通书、口袋书、漫画书等),却不很喜欢阅读名著或传承下来的古诗文。
(2) 因为一些功利需要,教辅、优秀作文仍然占据课外阅读时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被搁置一旁。
(3) 教师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督促、指导角色缺乏,与孩子的阅读交流不够到位,少持之以恒的落实,或随性而为或听之任之。
撰稿人:龚云林
审核人:朱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