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北湖实验学校
完 成 人:刘晓玲 陈 红 陈守银 陈万利 何艳霞
成果来源:2010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富顺县属于较边远的县城,即使是县城里的小学,农村孩子所占比例都远远大于城镇。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连最起码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都值得做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更不要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据我们平时观察,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平时上课都比较被动,习惯了老师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听、说、读、写的能力急待提高,自主预习习惯普遍没有养成。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学生自主预习意识、自主预习积极性、自主预习能力得到广泛提高。
2.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素养。
3.实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使教师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4.实验使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
(二)操作成果
1.小组建设,为预习习惯培养提供团体动力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将全班分成若干个有明确分工的小组。包括1至2名组长,1名发言人,1名记录员,1名卫生管理员,组长负责小组全面工作。每个组有自己的组名,并以奋斗目标为核心写出本组的口号,以小组的名义打印在纸上,粘贴上墙。小组建设是班级一切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建设,是包括预习习惯在内的一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团体动力。
2.教给预习方法,为预习习惯培养提供保障
(1)精读课文的预习
① “四画读书预习法”,即:一画段,二画圈,三画疑难处,四画好词句。(实验初级阶段适用)
②“五步法”: 即读——写——悟——查——问。(深入研究阶段适用)
读:要求学生进行默读和朗读。先默读,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意,二是准确地找出两类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再朗读,声音响亮,咬字吐字清晰,“眼睛永远走在声音的前面”,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尽量有感情。
写:即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进行摘抄。
悟:包括三个环节:文意概括——圈点批注——写作特色的初步探索。
查: 关于作者、课文背景的搜集等。
问:即质疑,一是刚刚读了课题以后的质疑,二是读完整篇文章,有了一定收获之后的质疑。
(2)略读课文的预习
先解决生字的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据课前提示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前提示中的问题。
(3)语文百花园的预习
①“温故知新”的预习。按要求做一做、读一读、背一背。
②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的预习。明确要求——发挥想象——构思——说给家人(或同学)听者反馈意见或建议——改进。
③习作的预习。明确要求——发挥想象——构思——说给家人(或同学)听者反馈意见或建议——改进。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抓住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1)自主管理激发主动性
设计《语文作业完成情况记载表》,每天由组长负责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记载,完成好的加分,完成不好的或者不完成的扣分,完成一般的不加分。每周合计个人得分和小组集体得分,便于后面的评比。
(2)自主设计预习作业,激发创造潜能
①预习作业自主设计遵循的原则:难易适度原则;针对性原则;分层要求原则。
②预习卡的编制。
编制途径:教师编制、师生合作编制、学生个性化编制三种途径。
编制内容:体现预习的五个环节,即读、写、悟、查、问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预习卡更主要的是一个预习内容上的建议,至于方法,不同的学生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预习内容,比如教师编制的预习卡带“*”号的内容就可以选作。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预习。
评价分为自评、家长评、小组评和教师评。 同时还采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形式,主要有分组汇报交流、评预习之星、发放小红花或小礼物,预习做得特别好同学还在全班进行经验交流和展示。
(三)物化成果
编制了预习卡,总结推广我校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积累的经验、研究的成果。
三、成果特点
本成果的创新点在于在教给预习方法时提炼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搞“一刀切”,预习方法操作简便、灵活、科学,预习内容弹性处理,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方法,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预习方法的提炼为预习习惯培养提供了保障。同时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预习,自主管理,并进行多元评价。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预习意识,明确了预习的目的,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果效果
(一)课堂发生可喜变化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学、辩论质疑、讲解展示、表演交流等活动。教师调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状态,组织、协调学生学习,适时给予辅导、点拨、归纳,课堂展现出很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预习意识,明确了预习目的,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预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和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期间,实验班学生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奖69人次,其中,区县级62人次,市级4人次,国家级3人次。
(三)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使教师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课题组5位主研人员两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的获奖共计28项,其中紧扣课题研究的奖项有区县级15项,市级7项,省级1项,国家级2项,共计25项。
(四)研究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中段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验两年期间,先后接待市、县、镇4所学校到校参观、学习、研讨,也应邀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和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交流,从镇级到省级,上示范课、研讨课、参加赛课活动共7人次,每一个课例都使用了导学案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关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正在让更多教育一线的教师所认同,所采纳。
五、问题和思考
(一)部分学生完成预习流于形式,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如何避免成了跑马观花,追求表面,值得研究。
(二)怎样让部分不够重视的家长配合教育,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重点。
(三)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无法控制“大班额”,这个根本的问题解决了,任何研究都会在辛勤的付出以后水到渠成。
撰稿人:陈守银
审稿人: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