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六届(2014年) >> 浏览文章

“智趣”促进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智趣”促进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的探索与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完 成 人:彭  英 曾雪梅 舒  英 李茂英 邓少玲

成果来源:2011年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过多的爱与呵护,但是却对别人不能做到尊重和体谅,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传统的礼仪教育简单枯燥,效果差。因此,我们开展了“智趣”促进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智趣”礼仪教育,调动幼儿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

二、成果内容

(一)形成了“一三七”智趣礼仪教育实施策略,即一个原则,三方面渗透,七种方法。

1.“一个原则”

在礼仪教育工作中,坚持“智趣”原则,用“以趣促学,以学促智,以知化行,智趣保质”学习方式,保障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学礼仪中感受快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2.“三种渗透”

(1)课程渗透

以礼仪的集中教育活动为主阵地,引导幼儿学习礼仪规范,利用“智趣化”的教育方法手段,让幼儿在学礼仪的过程中加深对“礼”的理解与认识,掌握系统的礼仪知识。在礼仪课堂之外,加强与幼儿园的各领域教学的联系,渗透礼仪习惯培养目标。

(2)环境渗透

营造充满“智趣”的礼仪教育环,通过幼儿园和家庭里有序、整洁、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达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3)活动渗透

用“智趣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老师和家长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餐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园所开展融入礼仪的各类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成果。

3.“七种方法”

(1)故事启迪法

教育者(教师与家长)给孩子讲述礼仪故事,借助生动的形象,让礼仪道理浅显易懂,孩子们通过分析、比较、思考、总结,获得启迪。

故事的选择,一般是针对孩子们的不良礼仪表现,选取针对性的礼仪故事,也可自行创编贴近幼儿生活的礼仪小故事,通过故事学习,让孩子明确礼仪意义,习得礼仪行为。

(2)情景表演法

教育者通过描述幼儿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幼儿根据语言描述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中揣摩、实践礼仪言行。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

(3)游戏童谣法

教育者通过引导幼儿开展礼仪游戏或诵读儿歌童谣来进行幼儿礼仪教育。

孩子们学习礼仪的各类规范,都有相应的礼仪三字经,可唱可颂,易学易记。如“聋哑盲亦手足,你我他当相助,不模仿不嘲弄,献爱心用行动”,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礼仪小游戏,如“客人来了”、“红绿灯”等,能轻松愉快调节学习气氛。   

(4)活动竞赛法

教育者通过引导孩子开展礼仪活动,制定竞赛游戏规则,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在热火朝天的竞赛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如我园进行礼仪小明星、文明班级的评选,各班礼仪小标兵、礼貌宝宝、能干宝宝等评选,孩子们在评比中巩固礼仪习惯。

(5)环境熏陶法

教育者选择或有意创设积极向上的礼仪学习环境,如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使孩子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习得礼仪行为。

幼儿园外部环境创设可以灌注礼仪教育内容,家长可以带孩子参与自己的人际交往,社区可以与幼儿园开展一些互动公益活动,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礼仪教育氛围,开展互动,让孩子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获得教育。

(6)榜样激励法

教育者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激励幼儿模仿,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仪行为。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更利于行为的巩固。教师、家长由于角色的特殊性,一直是孩子们爱模仿的对象,必须提高自身礼仪素养,树立正确的礼仪学习榜样。

(7)多元评价法

多元化评价是指采用多元化指标,发展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育评价。

在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中,记录具体案例中幼儿的礼仪习惯表现及教师指导评价的过程,通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总结研究工作得失利弊,措施经验,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孩子们良好礼仪表现及时肯定,激励孩子们不断进步。

(二)完成《“智趣”教育促进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经验汇总》的论文集。结合我园礼仪教育的园本教材,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点及季节、节日等,结合经验形成一套系统的华英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活动方案。

三、成果特点和创新点

通过礼仪园本教材开发、环境创设、智趣化的礼仪教学、各领域活动中礼仪的渗透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等,我们探索出“以趣促学,以学促智,以知化行,智趣保质”的“智趣”化的礼仪教育养成模式。华幼智趣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在于提高幼儿礼仪修养,提升本园办学品质,还在于通过家园手拉手,用幼儿的礼仪之花,为家庭社区文明礼仪的构建做贡献。

四、成果效果

(一)幼儿的全面发展

1.“智趣”形式的礼仪教育更好的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2.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更加独立、自信,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也有好的培养。

3.整体素质提高,幼儿身心更加和谐发展。

我园幼儿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在自贡市幼儿体操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幼儿创意书画大赛中有五名幼儿作品获创意奖。

(二)老师的能力提升

1.老师们具有了良好的礼仪风貌,

2.围绕课题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们完成了示范课活动、观摩研讨课等20余节,总结文章、教案、反思性教育笔记,个案记录200余篇。其中有11篇论文或教案获得国家、市、县奖励,一位教师的优质课获得市一等奖。教师们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的教师一名,自贡市幼儿骨干教师两名,县教育教研先进个人一人,镇优秀班主任一人。

(三)幼儿园的发展

我园以智趣礼仪教育为突出的办园特色,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由于在幼儿礼仪教育方面所作的积极实践,在2011年6月,我园荣幸的被评为全国“六加一”的礼仪教育示范园,我们也将我园智趣礼仪教育成果向社会各界进行展示。

(四)华幼开展智趣礼仪教育带来的社会效益

华幼教师们注重与家长们沟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动态,与社区签订文明礼仪共建协议,开展系列的智趣礼仪教育活动,如华幼师生学礼仪,爱心行动——为孤寡老人捐款,前往敬老院慰问老人,表演礼仪节目等等。华幼师生正以自己的礼仪行为,带动、感染身边的人们,争取社区居民的配合,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

五、问题与思考

1.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老师,重智轻德,对礼仪教育重要性认识待提高。

2.礼仪习惯培养家园要求要保持一致性,杜绝“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假礼仪。

3.幼儿礼仪习惯培养成果巩固难度大,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过大。

 

撰稿人:舒  英

审核人:杨德聪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