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六届(2014年) >> 浏览文章

幼儿园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幼儿园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沿滩幼儿园

完 成  人:巫峡、王咏梅、黄晓玲、杨新莉、邓艳琰

成果来源:来源于2009年自贡市教科所普教科研项目

 

一、成果背景

(一)解决保护和传承民间体育游戏的问题

(二)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和幼儿游戏材料

(三)有效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四)解决幼儿感统失调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操作成果

探索出幼儿园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四策略”

策略一: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结合

在运用过程中,将民间体育游戏分别融入到了幼儿一日活动的晨间接待、晨间锻炼、集中活动和过渡环节中,锻炼了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攀等能力,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了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培养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游戏和互助合作的愉悦。

策略二:民间体育游戏与家、园亲子活动相结合

一是将适合家庭的民间体育游戏推荐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里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与孩子互动,包括推磨扬磨、抬轿子、盲人摸象、吹鸡毛、盲人摸象、挑竹签等游戏。

二是适时在幼儿园内开展亲子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将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创和丰富,融入一些现代的元素,组合形成亲子运动会及游园活动的项目,我园开展的《庆元旦民间体育游戏亲子运动会》《传承民间游戏 共享亲子时光——庆“六·一”民间体育游戏亲子游园活动》已经成为了常规性的特色活动。

策略三: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

将民间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分别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五大领域。重点将可以进行走、跑、跳、钻、爬、攀等体能训练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老鹰捉小鸡、揪尾巴、踩影子、捉迷藏、踩高跷、爬梯子等游戏;同时也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社会、语言、艺术和科学这四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组织进行老狼老狼几点钟、抬轿子、击鼓传花、挑竹签、荷花荷花几时开、打柳棍等游戏,帮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自由、放松情绪、体验成功和挫折,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提高语言表述力、音乐感受力和数学感知力等。

策略四:民间体育游戏与传承民间文化相结合

一是营造出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我们在楼道间张贴民间体育游戏的念谣,在走廊上悬挂川剧脸谱、扎染作品,在活动室布置民间体育游戏情景图片,在活动区角投放大量自制的民间体育游戏器械,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从中获得有关民间文化的相关经验。

二是结合民间文学(童谣、寓言、三句半等)、民间音乐(乐器、戏曲等)、民间美术(泥塑、年画、扎染、剪纸等),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文化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季、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设计不同的民俗活动,包括放风筝、吃粽子、包饺子、看灯会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物化成果

形成了民间体育游戏集3册:《民间体育游戏集(小班)》、《民间体育游戏集(中班)》、《民间体育游戏集(大班)》,分别按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调查→收集→筛选→整理→改编→运用→再改编→再整理→再运用→成册,共收纳了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25个,适合中班幼儿的游戏36个,适合大班幼儿的游戏51个。

三、成果特点或创新点

(一)本课题将民间体育游戏从民间文化中单列出来,专门研究其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这在我市还是首创,在全省也是为数不多的。

(二)形成的3册《民间体育游戏集》分别罗列了适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图文并茂、易读易学,兼具地方性和广泛性,游戏集在推广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为挖掘运用本地农村资源提供了范本。

(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改创和自制的玩教具引起了区域内幼教同仁的共鸣和效仿,教师自觉利用乡土资源制作玩具开展活动,为勤俭办园提供了途径。

(四)本课题高度注重家长的参与,使得民间体育游戏来源于民间又回归到民间,使其得到极大的保护和有效的传承,同时体现了当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的家园共育,将家长作为幼儿教育重要参与者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幼儿,本成果真正体现了尊重幼儿、支持幼儿,把游戏真正的还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得到了科学、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成果效果

(一)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是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老鹰捉小鸡》、《贴烧饼》等游戏促进了幼儿走、跑、跳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籽儿》、《翻花绳》等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踩高跷》、《猜拳单脚跳》等游戏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二是促了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挑竹签》、《趣玩胡豆》等游戏使幼儿有了动手亲子操作的机会,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三是促进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舞龙(狮)》、《切西瓜》、《丢手绢》、《跳竹竿》等游戏中,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都有了较大进步,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得到有力地促进。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改创的游戏器械参加省级展评共计20件(套)获奖

其中一等奖三件,二等奖三件,三等奖一件;我园被表彰为“第三届全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先进单位”;同时,由本课题研究而产生的大量自制玩教具为区教师进修校申报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农村幼儿园自制教玩具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促进了家长参与幼儿游戏的意识,增进了亲子感情

民间体育游戏有效的成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又一新途径。

(四)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技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组教师认真记录分析游戏过程,撰写的论文、教案多次在省、市、区级获奖,其中4篇获省级奖,7篇获市级奖,11篇获区级奖;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显著提高,带动了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其中109篇经验文章获省、市、区等级奖;15人次的文章发表在各类幼教刊物上;27人次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296人次在市、区级基本功、技能大赛中获奖。期间有6名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作为“省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作为“第二批市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五)办园水平明显提升,赢得极好社会声誉

课题的开展为幼儿园争取到了8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添置和更换,幼儿园面貌有了极大改善。

(六)示范辐射作用凸显,共促区域幼教发展

成果在本园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通过“送教下园”、“一日活动观摩展示”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暨学前教育发展现场会”分别在区内和市内进行了推广。近两年来接待了113人次的参观学习。

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竹滚筒·竹推车——民间竹制婴幼儿玩具两例》发表在《学前教育》2011年第2期上、《“翻花绳”游戏》发表在《当代幼教》2012年第1期上、《巧妙出招  轻松自制幼儿玩教具》发表在《当代幼教》2012年第6期上、《民间桌面游戏荟萃——五指乐园》、《民间体育玩具制作——多变的标语布》分别发表在《幼教博览》2012年第5期和2013年第5期上,影响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

    五、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应提升反思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民间体育游戏集》中的游戏需进一步进行完善、改编和创新。

(三)成果有待进一步深化,并将这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

 

撰稿人:杨新莉

审核人:黄晓玲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