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六届(2014年) >> 浏览文章

提升小学语文备课效益的“一三一三”备课策略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提升小学语文备课效益的“一三一三”备课策略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东方小学校

完 成  人:刘  旭   许静红  王淑香 刘泽云   胡新鸣

成果来源:2010年自流井区区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承载着教师对教学资源(尤其是教材文本)的认知与整合。而目前小学语文的备课仍普遍沿袭传统备课模式,教师把大量精力投到教案“书写”甚至“抄写”中,以致出现教案“中看不中用”的普遍现象,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无序和程式化,缺乏活力,引发教学效果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小学语文备课已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备课改革势在必行。

本课题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1.语文教师重双基轻人文、重知识轻思维、重统合轻开放、重教轻学、重灌轻想的模式下编写教案。2.教师的备课麻木、懈怠,不愿意花心思深究,习惯于“单打独斗”式的“闭门造车”,视野狭窄,不合作、不交流,应付了事,教学设计则完全按照“我教你学”的思路进行“灌输”式的设计。3.备课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教师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把检查教案的次数、环节是否齐全、储备量的多少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关注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感动、感悟。

二、成果内容

提升小学语文备课效益“一三一三”备课策略,即:“一个平台、三次开发、一个检测、三项评价”备课策略。

(一)“一个平台”——以集体备课为平台。

以同年级语文教研小组为单位,利用每周的集中语文教研时间和平时不定期教研,共同探讨,开展集体备课,形成教案。

(二)“三次开发”——对教案进行课前三次备课开发。

1.实施个性化第一次备课。同年级组语文教师按单元划分,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确定主备人,承担单元电子备课主备任务,主备单元需按一课一得要求进行。

2.集体备课,形成二备教案。以教研组长为召集人,利用集中教研活动和常规时间进行主题单元集体备课讨论。主备课教师对主备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系统阐述,组内教师对主备教师初备教案进行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找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在备课中的结合点,凝聚集体智慧,实施第二次教案开发。

3.尝试教学,再研究,开发三备教案。按教学进度,对二备教案进行一至两个班级的尝试教学,再进行集中研究,对第二次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质疑和修订。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二是行课效果评价,三是修订建议。之后,各班级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级和任课教师本人的第三次备课教案,用于实际教学。

(三)“一个检测”——以观课议课的形式检验备课效果。

实施观课议课“课前——说课,上课——观课,课后——议课”应用形式,强调“思考、设计、行动、反思”四要素。

1.“说课”验证篇目的选择。“三次开发”备课教案形成后,主备教师必须选择一篇教案用“说课”的形式来验证其科学性、实践性、引导性。验证篇目选择首先尊重主备教师的选择,主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篇目;其次,主备教师也要遵照单元主题,听取教研组教师的提议来选择篇目。篇目选择后,主备教师将对教案简要进行“说课”,教研组其他教师针对说课效果提出建议。

2.确定课堂观察视角。验证篇目选定后,主备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达成要求和本课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确定本课教学中分别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观察视角。教学方面的观察视角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效果,教学内容丰富程度……教师方面观察视角包括:教师语言表达,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学生方面观察视角包括:学生上课发言次数,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

3.认领观察视角。主备教师确定好课堂观察视角后,课前先在教研组内予以说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或主备教师的安排认领观察视角,并做好观察前准备。

4.课堂“观课”。主备教师就所选的经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授课,教研组教师就自己的观察视角进行认真观察,做好文字记载或数据登记。主讲教师演绎整个教学过程,承担着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观课教师则进行有针对的课堂观察和反思。根据观课需要,教学中观课教师可选择坐在学生中,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可检查学生的笔记……此外,观课教师还需对主讲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用语、教学习惯等情况做好记载。

5.课后“议课”。主备教师对教案在授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得与失进行反思;观课教师就自己的观察视角,将所得到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反馈,并提出自己的非评价性意见建议;针对教学中的困惑或问题,再次进行讨论解决,并进一步修订教案。

(四)“三项评价”——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备课效益的提升。

1.主备教师备课评价。主要考核集体备课组成员是否按照要求准备充分,如个人初备是否做到课时数足、教案质量高,主备人是否做到既认真备课又能充分准备说课。在研讨中能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在集中研讨时发表有个性有特色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小组教研效果评价。集体备课教案是集体的结晶,因此“集体研讨”的积极程度和热烈气氛是评价重点。小组教研是否按时举行,小组教研活动记载是否清楚、完整,在重难点的教学研究上是否能反映出集体智慧,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二备”教案的教学方法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教学过程是否详细,可操作性强。观课视角的确定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观课视角是否关注教师的教法,观课视角是否关注学生活动。“观课议课”是否能针对教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等。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考核主备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否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因人施教体现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板书是否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美观大方,重点突出,利于学生小结。教学反思是否能及时分析教学的得与失,提炼经验, 剖析原因。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本成果的实施颠覆了老师们传统备课观念和备课“单打独斗”的具体做法。为增强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二)本成果积聚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般教师都可操作,且不增加教师过重的负担,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自觉学习、钻研和团队精神的形成,也有利于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的具体落实。

(三)把备课与课堂直接对接,可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效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在教师备课的过程和实效上提供了有效的评价保障机制。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方面

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显著提高。

(二)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师的班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显著增强。

3.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学校方面

促进了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浓厚氛围的形成。

(四)社会影响

1.“一三一三”备课策略在校内得到推广。

2.实验成果得到家长及兄弟学校的认可。

五、问题与思考

(一)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其能真正激发教师集体备课的“三次开发”热情。

(二)教师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撰稿人:刘   旭

审核人:刘泽云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