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库 >> 自贡市优秀教学成果 >> 第六届(2014年) >> 浏览文章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三五一”应用策略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gjks 点击: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三五一”应用策略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东方小学校

完 成  人:刘泽云  许静红  胡新鸣  曾雨  朱瑕

成果来源:2010年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

 

一、成果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在2020年全国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其特征之一就是教育的信息化。但是,受地域、教育经费、体制、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相对滞后,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不能有效加以利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使教师们直接或者经过二次加工运用于课堂开展教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需要我们急切解决的大课题。因此,我们实施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教育科研课题。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1.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课题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符合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让老师从“粉笔+黑板+小黑板”的低效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能够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现代化;能够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能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和愉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前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实现教师的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课题研究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操作成果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五一”应用策略,即:“三层次,五环节,一保障”应用策略:

1. “三层次”即:按照“A.直接使用B.二次加工C.深层开发”三个层次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应用。

第一层次:直接使用。对于符合我们教学需要的就可以直接使用。

第二层次:二次加工。对于不完全符合我们教学需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就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选择其中一部分或者几部分来使用,把这些有用的部分放进我们的整个教学设计中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

第三层次:深层开发。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或者经典的内容都尝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或者异课同构等方式进行深层开发。

2.“五环节”即:按照“研读教材,把握课标——重点选择,下载资源——修改课件,完善教案——以课促研,使用资源——深入修改,反思提炼”五个环节,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深层开发。

环节一:研读教材,把握课标。

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每学期开学之初,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安排二年级教师为一年级教师解读教材,三年级教师为二年级教师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中帮助教师把握课标要求。

环节二:重点选择,下载资源。

结合教材安排、学科特点、资源情况,每一个成员选择一个单元的1-3篇教案、课件、其他资源进行下载,建立一级资源。一级资源库按“学科—年级 —学期—单元—课文(课题)—教案、课件、习题、录像、典型案例、其他资源、资源网址” 等六个层级建立。

环节三:修改课件,完善教案。

结合教材要求、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特点以及资源现状等对一级资源库中的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件和教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形成二级资源。

环节四:以课促研,使用资源。

首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课题组教师观看全国知名专家的录像课、讲座和现场点评等,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点评能力和分析理解教材能力,并围绕每节课的知识特点、重难点、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确定观察视角;其次,充分利用随堂课、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平台,对经过研究教师修改后的课件、教案进行使用,为三级资源的建立提供素材和范例。

环节五:深入修改,反思提炼。

围绕课前拟定的观察视角,利用课中观察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通过“课后议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交流和思维碰撞,然后对上课的课件、教案进行深入修改,形成三级资源,并及时反思总结,提炼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一保障”即:应用“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议课”的“观课议课”教研作为保障。

(1)课前准备阶段:选择观课议课主题。A.主题选择; B.主题协商:C.主题分解。 授课教师进行观课说明。观察员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2)课中观察阶段:在观课中主动思考;围绕主题构造教学故事,形成教学案例;了解情况,促进教学而不影响教学;发挥教学想象力,构想新的课堂情况。

(3)课后议课阶段: “平等交流” 的议课态度; “同在共行”的议课方式;基于“教学案例”进行议课讨论;致力于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三)物化成果

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以下一些物化成果:1.课题阶段性小结、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2.课题涉及的各学科一、二、三级资源库;3.优秀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集、优秀教学案例集各1本;4.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三、成果创新点

(一)学科辐射多,教师参与面广。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语、数、外、科等七个学科,参与研究的教师有32人。

(二)形成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操作策略。

形成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五一”应用策略,即:“三层次,五环节,一保障”应用策略。

(三)建立了分学科的相对完整的“三级”资源库。

 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建立了分学科的相对完整的“三级”资源库。

(四)打破了传统的评课方式。

策略中的“一保障”是指在“平等对话,同在共行”基础上“直面问题,以学论教”的“观课议课教研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形成了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走进课堂,在课堂现象和事实基础上议课的良好氛围。

四、成果效果

(一)学生变化方面

1.参研班级的学生能力大幅提高。 2.参研班级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教师成长方面

1.参研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引领和指导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带动了一大批课题组以外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学校发展方面

1.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工作特色的过硬科研集体。2.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四)社会影响方面

1.带动了“共同体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育科研的积极推进。

2.充分发挥了区教育科研基地校的作用,成为自贡市首批课改试点校。

3.课题成果和“观课议课”教研模式在全区推广。

五、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二)教师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整合、加工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二次创建、深层开发的能力。

(三)三级资源库的数量、类型需要进一步丰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内容需要更加紧贴所用版本教材。

 

撰稿人:刘泽云   

审核人:许静红

 






 
 
  • 主办单位: 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贡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2号  邮编:643000
  • Copyright © 2015-2023 www.zgjk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6006048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