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教具在农村幼儿园的多元开发和系统运用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教师进修学校
完 成 人:卢弘 巫峡 郑庆梅 杨杰 熊开珊
成果来源:2011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解决全区农村幼儿园玩教具匮乏问题。
研究前统计,幼儿玩教具不足三千件。研究后,自制玩教具达五万余件(是原来的16倍),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玩教具匮乏问题。
(二)防止农村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现象。
研究前,农村幼儿在园生活枯燥乏味,课题实施后,幼儿活动内容与方式更加丰富,有效防止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探索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基本途径。
研究前,我们的自制玩教具实用性差、利用率低。研究后,我们开展自制和运用活动,形成了自制玩教具的“多元开发”和“系统运用”。
二、成果内容
(一)自制玩教具的多元开发(见图示一)
图示一
1.制作主体全员化
农村幼儿及幼儿家长勤劳善良、动手能力强,他们是自制玩教具开发的主力军。我们将幼儿、幼儿家长、教师组成自制玩教具的开发1组。主要任务是寻找、发现、挖掘、收集、整理乡土材料,为幼儿在园活动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
农村民间艺人、手工匠人、幼儿教师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是自制玩教具设计、研发的科研队。我们将有特长的民间艺人、手工匠人、幼儿教师组成开发2组。主要任务是对挖掘出的民俗玩具以及设计的高科技自制玩教具进行专业制作。
2.制作材料本土化(见图示二)

图示二
3.制作工艺民俗化(见图示三)

图示三
4.制作成品系列化
内容 分类标准 | 系列 | 名称 |
根据原材料 | 草编系列 | 草帽、草绳、草墩、草席、草垫…… |
竹制系列 | 高跷、竹圈、抽水枪、竹耙、山洞、簸箕、滚筒…… |
木制系列 | 两人三足、爬爬乐、一二一…… |
纸质系列 | 纸球、纸棒、机器人、栅栏、糖果、花瓶、灯笼…… |
根据活动需要 | 桌面系列 | 小灵通积木、瓶盖变奏曲、地转转…… |
户外系列 | 跳圈、钻山洞、 竹推车…… |
区角系列 | 搭积木、娃娃家、系鞋带、编辫子…… |
根据玩教具功能 | 益智类 | 拼图、找不同、走迷宫…… |
运动类 | 高跷、推车、滚面筛、跨栏…… |
表演类 | 斗笠、服装、披风、面具…… |
5.制作活动常态化
(1)制作活动常态化
制定了自制玩教具开发制度,每个实验园落实1-2个玩教具开发的带头人,由带头人组织本园教师开发制作实用性强的自制玩教具并投入使用,优秀作品在全区推广。
(2)展评激励活动常态化
定期举行园级、区级“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展评”,“亲子自制玩教具展评”等展评激励活动。从2008年至今,每年有2000多件(系列)作品参展,参与家长、幼儿3万余人。
(二)自制玩教具的系统运用
1.自制玩教具在主题教学活动中运用的“三步曲”
第一步:确定主题——明确活动目的意义。
第二步:观察认识——根据确定的主题,按照年龄班的认知特点,确定探究目标和内容。
第三步:巧手操作——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或参与自制。
2.自制玩教具在区角活动中运用的“三步骤”
步骤一:挑选材料——,引导孩子设置并参与区角活动,形成各班多样化的特色区角。
步骤二:分层投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兴趣爱好,进行材料分层投放。
步骤三:循环使用——班内各区角玩具循环使用;同年龄班的班级相互调换;区内“姐妹园”交流。
3.自制玩教具在户外活动中运用的 “两方式”
方式一:一种玩教具的多种玩法。
方式二:多个玩具的有机组合玩法。
4.自制玩教具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两原则”
原则一:教师主导——我们让孩子参与准备、收集、制作等活动,使孩子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
原则二:幼儿主体——我们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制作、布置的全过程。让孩子从环境的观察者变为环境的适应主体、活动主体、改造主体。
5.自制玩教具运用到家园共育中的“三途径”
途径一:亲子收集——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整理玩教具素材。
途径二:亲子自制——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玩教具。一是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变废为宝亲子自制”比赛;二是家长和孩子在家自制玩具。
途径三:亲子游戏——定期组织以自制玩教具为主要器材的 “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游园活动”。 各幼儿园还利用下午离园前二十分钟时间开展“亲子快乐好时光”活动。如:亲子小制作、亲子体育游戏活动、亲子区角活动等。
三、成果特点
特点之一:本课题研究具有区域性,范围广,层面高,形成“多元开发”和“系统运用”策略。
特点之二:本课题研究的自制玩教具在题材、构思、选材与制作方法、玩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取得丰硕成果。
特点之三:本课题研究结合民间游戏,民俗文化、民间手工等,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
特点之四: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制作的玩教具数量大、质量高、效果好,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成果效果
(一)节约了办园经费
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紧张,开展自制和运用活动,丰富了玩教具,节约了办园经费。
(二)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将自制玩教具运用到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身体机能得以锻炼,身体素质得以提高。
2.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
自制玩教具在区角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幼儿的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能力得到发展。
3.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自制玩教具活动的开展将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区角游戏、亲子游戏,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4.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自制玩教具在主题活动和区角游戏中的运用,激发了幼儿探究兴趣,提高了探究能力,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
5.促进了幼儿艺术创想的能力
自制玩教具的多元开发和系统运用激发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
(三)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三年来,课题组2名主研人员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自制玩教具先进个人,1名主研人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幼儿教师并被选拔参加四川省教学名师培训班学习;14名实验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实验教师的160多篇教育科研成果获省、市、区级奖励;18人次的文章发表在《学前教育》、《幼教博览》、《当代幼教》等刊物上;40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200多人次在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
(四)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们收集大量本土材料,参与制作和运用,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五)有效促进了区域性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在自制玩教具活动中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促进了全区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区学龄前幼儿入园率3年内提升了20%。2011年课题实验园黄市镇中心幼儿园以特色的自制玩教具环境创设和丰富的自制区域活动材料成功创建为自贡市第一个独立园舍的市一级乡镇中心幼儿园。
(六)成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课题负责人卢弘应邀在全市各区县进行了16次经验交流。各区县纷纷开展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以及运用的观摩活动,三个实验园接待了来自市内各幼儿园的参观学习360人次。2011年11月,自贡市首次召开的学前教育现场会——“全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暨学前教育发展现场会”在我区举行,《自贡日报》刊登了题为《自制玩教具 环保又节约——沿滩区为农村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教育条件》的报道。
课题负责人卢弘老师因课题成果推广两次接受了四川教育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报道。
2011年3月,课题负责人卢弘及主研人员郑庆梅在“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研讨会”上分别以《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废旧材料,大力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玩具自制,快乐如期而至 ——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制玩教具开展晨间体育活动》为题作了交流发言。2014年10月,卢弘老师以《利用自制的玩教具,让农村的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谈课题自制玩教具在农村幼儿园的多元开发和系统运用》为题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四川省学前教育优秀课题交流展示活动”活动会上交流。
课题负责人卢弘还受中国教师教育研修网等的邀请,10余次以此为内容在省内外国培项目及大专院校中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教师继续教育等作专题讲座。
五、问题与思考
(一)多元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我们在多元开发的“五化”提炼过程中,又发现新的未知领域。
(二)系统运用的“系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验证、丰富或完善
自制玩教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三)对成果的梳理和提炼不够
课题实验涉及的人员很多,我们收集到的素材来自不同人员、不同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去归纳、总结。
撰稿人:卢弘
审稿人:吴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