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手语的开发及辅助教学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自贡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
完 成 人:张 莉 黄汝倩 李 宏 周晓惠 郭荣强
成果来源:2010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自然手语的开发及辅助教学》是针对始终困扰聋校课堂教学沟通有效性问题提出的教学改革成果。“沟通难”的问题长期困扰聋校课堂教学。研究显示,聋校课堂中聋生接受教师信息有效度不足40%。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学语言。教师使用的“中国手语”是汉语的手势表达方式,即手势汉语;学生使用的手语是形义结合的手势——视觉沟通符号体系,即自然手语。二者属完全不同、地位对等的两门语言;手语有自身的语音(语)、词汇、形态和句法,也受主流有声语言影响。
长期受口语教学理念影响,自然手语尚未被国内聋教育界广泛重视,常有聋校教师不会甚至排斥自然手语的现象。由于使用的手语不同,师生间彼此看不懂,沟通困难,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进而影响聋生言语能力、认知发展、学业水平、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甚至诱发聋人犯罪等社会问题出现。
课题组以发达国家聋教育先进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手语的区域性特征,积极开发本地区自然手语,并将之运用于教学,有效解决了课堂沟通障碍问题,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有效促进了聋生全面发展。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成果
对比研究自然手语、中国手语(手势汉语)、汉语书面语三者特点,形成了“基于视觉语言的自然手语表述特征”和“自然手语对聋校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两大认识成果。
认识成果一:基于视觉语言的自然手语表述特征
1.词汇特征
(1)自然手语表述多用实词,即便是表时态、程度、结果、关联等,几乎都用实词。
例:王勇虽然学习好,但不爱劳动。

自然手语用实词“好”(二排第一个手势)与“不好”(二排第三个手势)来表示关联词“虽然”、“但是”。

中国手语用汉语拼音开头字母打出关联词“虽然(SR)”(一排第三、四个手势)、“但是(D)”(二排第二、三个手势),学生难识辨、难理解。
(2)数字不仅表数,有时也表关联关系。
例:王力不但学习好,而且爱劳动。

自然手语用“第一”(一排第三个手势)、“第二”(一排第二个手势)表“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中国手语用汉语拼音开头字母打出关联词“不但(D)”(一排第三、四个手势)、“而且(EQ)”(二排第三、四个手势),学生难识辨、难理解。
(3)对声音的形容和表述往往使用大小、形状、表情等来替代。
例:雨哗哗地下。

自然手语用“大”的手势配以张大口形(第二幅图)替代“哗哗”的声音。

中国手语用拼音H(hua)表示“哗哗”,对于没有听力的聋生很难理解。
(4)自然手语中,有些名词手势直接表示动宾结构。
例:打乒乓球

自然手语中,“乒乓球”与“打乒乓球”用同一个手势(右手作打的动作)。

中国手语多一个“打”(第一幅图)的手势,容易让聋生误认为两个动作。
2.句法特征
(1)自然手语手势具有独特的顺序性。为强调中心意义,自然手语句子中代表中心事件的手势优先出现,对方明确后再作陈述。
例:我摘花。

自然手语首先出示中心词“花”(第一幅图),后打出“摘”,最后打出“我”。

中国手语与汉语书面语表述顺序一致,依次打出“我”、“摘”、“花”。
(2)手势方位、速度、力量、频率是自然手语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例句:“大家看我。”

自然手语手势方位直接指向“我”,简洁、明了。

中国手语依次打出“大家”、“看”、“我”,但由于“看”的方向朝外(第二幅图),容易让聋生误认为先别人再看“我”。
(3)表情、体态是自然手语表情达意的另一重要方式;面部表情有时当有声语言的语气、语调使用。
例:是不是?

自然手语用“疑问的面部表情”加“表不确定的晃动手势”表达。

中国手语依次打出“是”、“不”、“是”,会让聋生产生疑问:先肯定,再否定,又肯定,究竟是什么意思?
(4)交际特征明显。特定社交群体的聋人在交际过程中有约定固定的手势表述方式。
例:对同学名字“张红”的打法

自然手语采用利用特征的方法代表人名(张红同学的额头高,用高额头手势代表),如不加解释,学校交际圈外的聋人难以明白这个意思。

中国手语仅用代表汉语拼音开头字母的手指语打出,难辨别、易混淆。
(5)自然手语表述简洁,不少句子成分被省去,中心意思一目了然。
例:我们三个人一起去。

自然手语仅打出“三”、“去”两个手势,省略了主语“我们”、状语“一起”。

中国手语把每个字都打出来,最后两个手势(“起”、“走”)容易让聋生产生误会,认为先起立、再出发。
(6)自然手语常用实际意义表达成语等较抽象的意义或逻辑关系。
例:你出尔反尔。

自然手语用“你说话不算话”的手势表达意思。

中国手语直接打出字面意思,让聋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力。
认识成果二:提出“自然手语对聋校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的全新观点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的特点,与汉语书面语表达有一定区别。利用自然手语辅助教学,帮助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利用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符合聋生心理特点,应当在聋校教学中广泛推广。我们认为:
(1)自然手语是聋生的第一语言,是聋生沟通交往的重要工具和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聋生不是天生就会手语,而是通过手语环境获得。
(2)开发自然手语能弥补《中国手语》词汇不足的问题,解决聋校教学急需。
(3)自然手语具有强大的表达功能。教师只有掌握自然手语语言,才能与聋生充分交流;运用自然手语辅助聋校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全面认识自然手语,能针对性地解决聋生汉语言学习中的特有问题。如聋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语序颠倒,句子成份残缺等问题与自然手语表述方式密切相关。
(5)教师运用自然手语帮助聋生理解汉语意义,再学习与汉语语法一致的中国手语(手势汉语),然后学习规范的汉语书面语表达方式。这是自然手语辅助教学最具魅力之处。
(二)操作成果
1.总结、提炼出“搜集——约定——固化”的自然手语开发方法
第一步:搜集
按照教学急需原则,到聋人中搜集《中国手语》中没有或打法不同的词汇。
第二步:约定
充分听取聋人教师和社会聋人意见,约定搜集到的词汇打法。
第三步:固化
将约定的词汇照相固定后,由聋人执笔绘出手势图,配以文字表述。
2.总结、提炼出“一学习二引导三运用”的自然手语辅助教学方法
(1)学习
健听教师跟随聋人教师学习自然手语,认识自然手语对辅助聋校教学的重要作用,运用自然手语与聋生聊天、游戏,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学习新的自然手语,比对研究中国手语(手势汉语)表达方式。
(2)引导
利用自然手语引导聋生学习中国手语(手势汉语),再进一步学习规范的汉语书面语。反复练习,落实到位。
(3)运用
语文课,教师运用自然手语帮助聋生理解汉语词汇、句子、篇章意思,解析课文,再学习与汉语语法一致的中国手语(手势汉语),然后学习规范的汉语书面语表达方式。数学课,教师借助自然手语讲解概念、定义、应用题;《沟通与交往》、《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自然常识》、《美工》等课,教师借助自然手语,帮助聋生把握学习内容,开发思维。
(三)物化成果
1.形成《自贡地区自然手语词汇集》
我们借鉴《中国手语》词汇编排方式,完善笔画、拼音和英文索引,结合聋校教材体系编排,形成实用性极强的手语工具书——《自贡地区自然手语词汇集》。册子中的手语图符合聋人视觉心理特点,形象生动,易学易记。

2.形成《自然手语特征表述及教学实例》
《自然手语特征表述及教学实例》是对我们收集的48个例句进行的分类汇编。该手册有使用说明,图文并茂,两大类十小类的每个例句都配以“自然手语图、汉语文字、中国手语图、表述特征解读”,对比鲜明,易学、易记、易运用。


三、成果特点
(一)自然手语研究在我国属起步阶段。课题组对自然手语辅助聋校教学的研究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提出的“自然手语对聋校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的观点,是对国内聋校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课题研究提出“搜集——约定——固化”的自然手语开发办法,适用于各地聋校开发当地聋人自然手语,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三)课题研究提出“一学习二引导三运用”的自然手语辅助聋校教学的方法,适用于各地聋校运用当地聋人自然手语辅助教学,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四)总结、归纳了基于视觉语言的自然手语词汇和句法典型表述特征,并对应收集提供了48个例句,对聋校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操作价值。
(五)《自贡地区自然手语词汇集》中有207个词汇是针对全国聋校语文实验教材1至18册中出现的,教学急需但《中国手语》上没有的词汇。这些约定手势,推广范围大,为丰富、完善国家手语标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六)聋人的广泛参与,证明研究行动的价值取向:从聋人的需求,为聋人的发展服务。这样的研究极具生命力。
(七)从聋人视角心理特点出发绘制的《自贡地区自然手语词汇集》、《自然手语特征表述及教学实例》两本教学实用手册,更易被聋人接受。
四、成果效果
2009年至今,成果在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荣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推广,取得以下实效:
(一)全新的聋教育观帮助学校将“以聋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得更深、更实。
(二)全体教师聋教育的基本素养大幅提升。
(三)课堂教学效益大幅提升。教师与学生共用自然手语,实现教与学语言的一致。
(四)家长积极参与聋教育。
(五)聋生实现全面成长。
(六)研究成果被同行争相借鉴。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市三所聋校,效果明显。成果先后三次在四川省特教校长研讨会、全省聋教育教师培训会上介绍经验,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纷纷要求推广、借鉴。省内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学习借鉴。成果先后三次在全国聋校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班展示,得到全国同行一致认同。
(七)自然手语被社会广泛接纳。
五、问题与思考
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渴求手语语言学理论知识。但国内相关研究甚少。为深入提高聋校教学质量,我们将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继续开发自然手语,并逐步将自然手语辅助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理论体系。
撰稿人: 张 莉
审核人: 李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