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求真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富顺县骑龙镇九年制学校
完 成 人:黄守萍 邓春燕 陈 萍 柳雪莲 聂吉英
成果来源:富顺县教育局立项课题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
(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显然,作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里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想写、爱写,并能通过作文表达出内心的世界,记录成长的一点一滴。
(二)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审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带着浓重的“应试”烙印,教师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很多学生作文就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照抄照套,“说假话”“抒矫情”。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情感,致使作文远离生活,缺乏体验,缺乏真情。“说假话”“抒矫情”不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做人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学生写真情作文,提倡“我手写我心,我口表真情”。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取得了对求真化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求真作文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了一些认识。求真作文教学就是把学生生活、作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课外作文实践及作文评价等进行有机结合,沟通 “生活·情感·作文”这个系统,从而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将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将课内外融为一体。
(二)探索出了求真化作文的教学方式
1.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
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即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景物,让学生学会景物的观察和写作;让学生观察、品尝食物,学会写食品;让学生做实验,学会写实验作文;让学生做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写活动。
2.开放式作文教学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程序是:(课堂)阅读例文,学习方法-(课后)实践体验,观察思考-(课堂)交流体验,先说再写。这样的教学程序,首先从课堂入手,让学生从例文中习得观察、体验的方法;然后有目的地到生活中实践体验,观察思考,获取习作材料;最后回到课堂,交流所见所闻所感。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而是指导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场景,体验生活,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这样的作文教学,架起了学生生活和习作的桥梁,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成为课堂教学的归宿。
3.阅读感悟式作文教学
坚持读写一体,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习惯。如利用插图观察说话、抓住情节复述、放飞想象续写等,同时结合阅读课内、课外的优秀读物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通过阅读感悟培养写作能力。
(三)探索出求真化作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1.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多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有真情实感的词句,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通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坚持生活与作文的统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通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社会与生活教育。如通过开展德育实践,在夯实品德基础的过程中夯实作文基础。
三、成果产生的效益
(一)教师作文教学观念得以转变,思维得以释放,方法得以创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课堂观、学生观的转变。
(二)学生作文素养得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三)农村题材的作文实践活动,促使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定位。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孩子的作文实践活动,并与孩子谈心交流。家长的参与为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问题与思考
(一)求真化作文受“应试”的影响
在考试指挥棒下,学生学习压力加重,很多学生被束缚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再加上有很多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减少或干脆取消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生活单调乏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我们提倡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惜的是,在应试的影响下,有好多老师为了增加考试的“保险系数”走捷径,让学生单方面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关注、感知身边的事情。所以学生作文往往是年级越高,感情越假。
(二)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受社会上“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往往在作文中也不愿意说真话。这些问题,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撰稿人:黄守萍
审核人:聂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