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自贡市第六中学
完 成 人:王艳 陈国亮 赵建华 严德新 许国忠
成功来源:2004年自贡市教育科研立项科
一、成果背景
我校艺术特长班,由于各种原因,95%以上的学生没有任何基础,他们进入艺尖班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中考成绩较低,没有正式考上高中,只有通过艺术班降分录取的办法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没有太多了解,学习习惯也相当成问题,尤其是在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能力方面非常弱;对三年后要面临的考试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群体,如何使他们喜欢美术,对美术创作感兴趣,如何树立其信心,如何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就成为我们美术教学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我们在进行课题导入之前,对学生做了充分的基础知识的准备;
(二)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进行了微观静物写生和表现性静物写生:
在微观静物写生中,扩充对美的认识。同时把当代一些著名画家的照相写实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观摩,让他们体会其中人对物的注解、人和物的关系,从而加强对生活常见景物的观察和分析,把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应用到分析中,教师在教学时,除去对物品做技术上的讲解外,着重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解说景物,把自然景物拟人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让他们感到于自然的伟大,感受时间的痕迹,充满激情地去观察、体会,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感所悟;在表现对象时,要求学生对物品根据注解的审美和感受多角度的进行微拍,为进一步表现准备充分的素材。
在表现这一类静物时,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引导:
1.理解对象的结构、分析光线和对象的关系,尽量再现其外部形态,进行理性再现;
2.从拟人的手法,对对象进行重新解读,把它们的形态加以情绪描述,进行艺术化的自我解读,从而形成能表达学生自己感受的一件作品。
在素描表现中,大量的溶入国画和油画的技法,从而使作品的表现更加自由和宽泛。让学生面对对象有感而发,因感而画;让他们不仅了解结构、肌肤的质感还有更加主要的是要找到感动自己的地方,充分调动一切自己能用可以用的手法来表现对象,鼓励综合材料的应用,让表现自由真诚,打破习作仅仅只是技巧的练习,要把习作提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受。
三、成果特点以及创新点
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了生活美术化的教学模式
(一)静物基础-微观静物写生-表现性静物-人物头像写生-表现性头像写生
(二)色彩基础-色彩写生-色彩构成-表现性色彩
四、成果效果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面对我们较特殊的教学群体,学生的评价体系得到了扩充,他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充分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盲目跟从式教学逐步转化成主动发掘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发展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生活,对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他们的参与意识会自觉增加,也更加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熟知的景物经过加工后,变成艺术品,他们的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其学习的主体意识也就越发被巩固起来。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发展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除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升外,他们对生活会多出一份关注、多出一份思考;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用写生、访谈、互助、爱心行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多更广阔的接触生活,从而更好的表现生活
(四)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学生们对自己生活敏锐的观察使自己也深受启发,完成了十本表现性头像速写和若干油画小头像的创作,经过教学模式的调整,学生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本科专业上线5人,专科上线13人
2006年:本科专业上线6人,专科上线24人
2007年:本科专业上线15人,专科上线19人
2008年:本科专业上线23人,专科上线21人
五、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遇到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持续调动,评价标准的认定以及家长等方面的认同;面对六中美术生,他们的专业兴趣提高了,技术、能力提高了,但文化综合素质往往脱节,常常出现专业考试成绩理想,文化无法上线等现实问题。我们高中美术班最后的评价是以双上线为最后的评价,这单一的评价标准对一部分学生是很残酷的。学校、家长都看考试最后效果,这也是美术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一种尴尬境界
高中美术教育是围绕考试转还是以美术基本规律为准绳,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培养考试高手还是培养他们的美术素质?
撰稿人:王 艳
审核人:杨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