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
自贡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完成单位:荣县旭阳镇西街小学
完 成 人:郝小宾 曾学红 陈英 曾理 张碧娟
成果来源:2006年度自贡市教育局普教科研课题
一、成果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有过的“师道尊严”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小学生已不再是“听话的孩子”,而是有了更多思想和感情的个体。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按照从前的方式来进行,等到的一定是失败的结局,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教育的必然和目的,所以,我校在教育理论发展到第三阶段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方式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成果内容
(一)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三种处理方式:
1.只要认知,排斥情感。
古时候,有很多哲学家把情感看作有待克制恶的本性,它在心理学中因而居灰姑娘的地位,为了姐姐——“智慧”和“意志”的利益,她不被母亲喜爱,被驱赶出去,永远被抛弃,因此,教育的目的当然也就是要剿灭它。只要认知,排斥情感的教育如今已很少见,但并没有绝迹。有的老师为了追求高分数,采用题海战术,学生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苦不堪言。
2. 情感是认知的手段。
心理学家利珀认为:“除了极端的情绪之外,情绪唤醒得越多,行为就越可能产生。”利珀的观点无疑对情感在教育中争得一席之地有所影响。但这种情感仍是“被用来为认知服务的,为了能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我们才去借用情感的手段罢了。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有不少教育论著作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把情感作为认知的手段的教育如今比比皆是。这种教育虽有可取之处,但由于对情感的重视不够,仍不是理想的教育。
3. 情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国内外兴起的情感教育思潮则把情感提到与认知并列的重要地位。这对情感来说非但不为过反而仍嫌不足。正如朱小蔓教授指出的:”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把情感作为目的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真谛,无疑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理想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通过每一堂课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语文课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模式,即每篇课文的教学包含三个阶段: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当然,任何一个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模式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特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三、成果创新点
(一)行动研究法
我们针对情感教育活动和情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情感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观察法
我们将观察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情感表现以及各阶段表现的变化情况,并将观察到的记载下来,分析其学科特点,分析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教育配合更能取得好的教育活动效果,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三)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将主要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搜集资料,对学生情感的各阶段状况做出客观的分析,提出各年龄阶段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方法。
四、成果效果
(一)解决了前期调查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1.让学生意识到了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没有感觉到爱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对别人进行关爱及实施关爱。
2.学会了与同伴谦让和合作,面对他人的痛苦与困难也表现出同情和帮助。
3.在学习、生活上,明白了只求索取,不求回报是不对的。在别人给予自己爱与帮助时,能知感恩。
4.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再委屈和流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5.大部分学生能乐于与同伴交往,乐于与他们倾诉。
6.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学习,能心平气和的做事,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二)教师在这一实验中,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得到了升华。
(三)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及社会的认可。
近年来学校多次被旭阳镇政府和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优秀党支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总体上看,这一项目研究的开展,特别是情感教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五、问题与思考
《小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不少问题还需要解决。情感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与现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方面未能较好地按计划完成。比如:培养情智能力方面,还缺乏很好地梳理和总结。另外,怎样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互进入,相互融洽,还需进一步探索。
总之,这是一项工程浩大,而且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做进一步深入的、细化的研究,我们将鼓足劲,将它进行到底!
撰稿人:曾理
审核人:刘军